第250章 陕西武道大会
    《崇祯重振大明》全本免费阅读

    孙传庭的奏疏上传到朝廷会有什么反应,暂时无人得知。

    但是袁枢在帮他做了这件事后,两人间的关系,很快密切起来。

    作为西北镇抚使,袁枢不仅要组建陕西卫尉署,还肩负着协调军队和地方关系的重任,需要和孙传庭这个巡抚打好关系。

    孙传庭对袁枢也很重视,知道他的父亲袁可立是当今皇帝重用的大臣。袁枢之所以来陕西,也是为了镇场子。用他的兵部尚书儿子身份,监督军令执行。

    作为有军务职责的巡抚,孙传庭面对兵部尚书的儿子,当然要客气点。

    而且在他看来,袁枢虽然没有考取功名,学问却还不错。无论文武大略、还是诗赋书画,都能和自己谈到一起。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兵部尚书的公子、又年纪轻轻担负重任,袁枢身上却没有一点骄矜之气。不像那些阉党大臣的公子,仗着父辈势力肆意妄为。

    当年他做知县时,就曾经处死在县里妄为的阉党官员之子,也因此和阉党交恶。在魏忠贤擅权的时候,果断弃官回乡。

    有这一段经历,孙传庭对大臣家的公子哥儿,是不怎么待见的。

    不过袁枢却让他生不出恶感,认为对方虽然没有功名,却也称得上士大夫。

    再加上孙传庭曾在商丘担任知县,和袁枢的老家睢州同属归德府。两人能扯上点关系,现在又同在陕西,相互抱团取暖,关系很快增进。

    这日,袁枢收到朝廷要举办武道大会的消息后,便来寻找孙传庭,请他拿个主意。

    武道大会的事情,虽是锦衣卫主持,却需要地方配合。现在陕西锦衣卫很多被派出去搜查消息,镇抚司和卫尉署只是个空架子,袁枢无奈之下,只能向孙传庭求助。

    初闻此事,孙传庭不太在意,说道:

    “袁兄可仿武举,去掉文字要求即可。”

    “我会让府县的官吏,配合袁兄行事。”

    袁枢闻言苦笑,说道:

    “真要这么简单就好了!”

    “除了正式的诏书之外,陛下还特意给陕西这边的锦衣卫下令,让我们降低标准录用。”

    “只要能掇石二百斤,或者拉动八十斤弓箭、舞动八十斤大刀的,都要招揽过来。”

    “这样的人陕西不知道有多少,如何招得过来?”

    “更何况陛下还让我们负责这些人去京城参加武道大会的路费。”

    “就是把陕西锦衣卫的钱粮都用上,都负担不起这些。”

    对皇帝的命令,袁枢觉得是异想天开。如果是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还好说,那样的人应该很少。只满足一个条件的话,那就太好找了——

    二百斤的石头,只要身体健康,再练上一段时间,大部份人都能提起来。

    皇帝的这个要求,实在是太低了。

    不过,孙传庭听到这些后,却是若有所思,向袁枢道:

    “这不是挑选勇武之士,是在筛选士兵啊!”

    “前宋太祖曾说: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而变生,则有叛兵而无叛民。”

    “故而前宋虽然屡有民乱兵乱,却很少出大乱子。”

    “陛下这是要效仿前宋,把饥民之中能征善战的,都以武道大会的名义招募起来。”

    掇石二百斤的要求虽然不高,却也要看对谁。

    以孙传庭在陕西的见闻,认为能达到这个要求的,都是能吃饱喝足、身体健康的壮丁。

    那些饥肠辘辘的灾民,是达不到这个要求的。

    把这些壮丁抽调出来后,剩下的灾民还有什么作为呢?

    即使想要造反,也没有人做主力。

    所以,一直在想着如何平定陕西盗匪的孙传庭,很快就明白了这个计策的高明之处。

    袁枢在他点拨下,同样也是恍然,大喜道:

    “原来是这个用意,难怪这个命令有些奇怪。”

    “只是为何朝廷不直说招兵,反而要开武道大会呢?”

    孙传庭对此大笑,说道:

    “兄台没从过军,不知军户地位。”

    “当今天下,连我这样的世袭百户都要考取进士当官,更别说普通的士兵了!”

    “如果朝廷说要招兵,有本事的根本不会应征。”

    “远不如用武道大会的名义,多招募些人才。”

    指着朝廷发过来的文书,孙传庭道:

    “虽然陛下说武道大会的优胜者并不直接授官,而是送进武学学习。”

    “但是诏书里面,却又允许佐击将军以下军官参加。”

    “这这意味着只要能在武道大会取得好成绩,佐击将军以下的军官,都有可能升迁。”

    “相比武举进士,还要更有实惠!”

    大明对武进士的奖励,一般是加升署职两级或授予千百户职衔,距离佐击将军、游击将军这样统领一营的军官,还有一段距离。

    朝廷允许佐击将军以下将领参加,意味着夺取武道大会第一名,有可能升为佐击将军。这对将领来说,比考取武状元还实惠。

    更别说天下第一这个称号,对武人的吸引力非常大。

    用武道大会的名义招揽民间勇武之士,远强于直接招兵。

    民间的骁勇之士,会主动参与大会,谋求夺个出身。

    想到陕西的那些盗匪,孙传庭下定决心,要利用这次赛事解决点,说道:

    “诏书上的事情,下发公文时要说清楚点。”

    “一定要让人讲解,讲明朝廷的赏赐。”

    “就说取得武道大会第一名的,授予佐击将军统领一营。”

    “只要没杀官造反的罪过,取得名次者一律赦免。”

    “鼓励那些有武力的盗匪首领参加,让他们带人从军。”

    对此有些谨慎,袁枢道:

    “这样是不是不合适?”

    “朝廷只说允许佐击将军以下参加,没说授予第一名佐击将军。”

    “孙兄这个承诺,朝廷不一定兑现。”

    孙传庭闻言大笑,指着袁枢说道:

    “朝廷不能兑现,你还不能兑现吗?”

    “有你这个兵部尚书的公子在,兵部能不准一个佐击将军?”

    “不仅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等名次也要有赏赐,让他们统领数百数十人的军队。”

    “以我在一路上的见闻,陕西这边的山寨,很多是结寨自保的。”

    “只要给他们出路,他们会接受招安。”

    “把这些人训练一下,就是一支兵马,再让他们带头,打击顽固不化的盗匪。”

    听着孙传庭的方略,袁枢捏了一把汗。

    此时他已经听出,孙传庭没想把这些人送去朝廷,而是想用武道大会这个名头,把那些盗匪招安。

    为了这个,他甚至把自己的身份都算计在里面。想要用自己父亲担任兵部尚书的便利,开出招安条件。

    的确,佐击将军虽然能统领一营,在武将看来已经是中高层军官。但是在朝廷那里,连被讨论的资格都没有,兵部武选司就能把他们任命下来。

    作为兵部尚书的儿子,袁枢向兵部讨几个军官名额,那是轻而易举。

    孙传庭的谋划,极有可能实现。

    初次当官,袁枢还有些放不开手脚,不知道能不能做这样的事。还是孙传庭再三劝说,又指明皇帝派他们来陕西的任务就是平定盗匪,才最终答应下来。

    两人根据朝廷的诏书写了一份公文,写明赏格之后,在陕西各地下发。

    因为武道大会主办衙门是锦衣卫,这个公文由陕西卫尉署签发。但是卫尉署是新衙门,孙传庭担心民间的人不认,还让陕西三司加盖了印信。

    如此一来,这份公文不但在陕西巡抚的辖区有效,在整个陕西都有效。孙传庭还让袁枢行文延绥、宁夏、甘肃巡抚和三边总督,让他们予以配合。

    刚组建不久、负责西北马政邮驿的西北行太仆寺,也被袁枢要求配合此事。

    太仆寺是兵部督导的衙门,西北行太仆寺的官员,如何敢不给兵部尚书公子面子。就是组建新衙门的事情再忙,也得让各处驿站,配合武道大会举办。

    为了尽可能地招揽民间壮士,孙传庭要求各地驿站提供便利。这样一来,自然要花费很多钱粮。西安各个衙门虽然凑了点钱,却远不够支持这件事。

    想来想去,孙传庭想到了秦王,让他支持这件事。

    秦藩是个大藩,枝叶繁茂,朱由检都不敢擅动。

    但是孙传庭胆子却很大,直接找到秦王朱存枢,让他支持武道大会举办。

    不过大明的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