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秦婉(正文完)
    《寡嫂为妻》全本免费阅读

    从御史台的小侧门出来后,赵珣先送秦婉回家,并依骆宁说的,在书房找到了拿捏曹国舅的证据,便立刻去东宫找他二哥。自上次交趾使臣案后,兄弟二人已恢复了□□成的信任,太子的心思又确实如骆宁所猜,因此这一趟倒是没费太多劲便得了承诺。

    赵珣没料到的是,朱士俨的态度比他想得犹豫,只坚持即使丢官丢命,也会继续为骆宁诉冤求情,却就是不愿答应与王谌去谈。

    一直以来,赵珣都知道朱士俨的清直孤高,若说君子之风,少有人能与他相比,以前赵珣是颇为欣赏这一点的,但眼下这种时候,这清直就不免显得有些迂腐。

    他不知道朱士俨究竟知道王谌什么秘密,又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令王谌妥协,但在赵珣看来,无论怎样的原则,都没有救人更重要。

    二人谈至深夜,赵珣仍是没能说服人,他信王爷向来是说一不二的主,这下真是被气得上火,又拿此人没办法,只得先回了小院,将一好一坏两个消息告诉还在等他的秦婉和叶韫。

    骆宁看人向来极准,他在狱中说起朱士俨时有所迟疑,秦婉便知此事不易。她不想耽搁在此,虽说赵珣和林甫诚都打点了御史台上下,理应不会有他二哥当年的动刑之事,但狱中向来不缺那些不留痕迹的手段。

    于是秦婉当下便与赵珣定下翌日散衙时辰后,她一起去见朱士俨。

    却未想到,第二日午后,叶韫和赵珣便一同回到小院告诉她,朱士俨已经答应了去与王谌谈判。

    秦婉听到这消息自然舒了口气,可她立刻察觉到叶韫和赵珣似乎出了什么变故,二人之间忽然又变得极为冰冷。

    等赵珣离开后,秦婉便担心道:“韫儿,你和王爷可是因阿宁的事不快?”

    叶韫笑了笑,只说:“是有些争执,不过是为其他事,婉姐姐你别多想。”

    秦婉忧虑骆宁的事,又见叶韫对争执并不讳言,想来应当也不是外人能插手之事,遂也不再深问。

    这日二更时分,赵珣派人送来消息,朱士俨已和王谌谈过,王谌大发雷霆,将这女婿怒骂了一顿,但还是不得不同意了上疏一事。

    这么一来,事情就成了一半了,秦婉略微放心,当夜喝了安胎药,在叶韫的陪伴下,算是安睡了半宿。

    次日一早,叶寒松便派家仆给叶韫送了信,他已牵头拟好了请求重审秦珩一案的奏疏,辰时初即会和曹国舅、王谌二相,以及林甫诚、大理卿等一同进宫求见雍熙帝。

    辰时二刻,崔小娘子和林小娘子也来了小院,坐在桃树下一起陪秦婉等消息。

    秦婉这时方明白几月前叶韫不愿连累他人的心情,她握着两人的手道:“你们该等这事有了着落再来的,尤其小林儿,你父亲已在为阿宁的事奔走,你和平阳侯世子的亲事若再因此生了波折,叫我怎能过意得去?”

    “婉姐姐这就想错了,”林小娘子却反握住她,哼了一声道,“若是那平阳侯世子因此事就有所顾忌,那也不用等他怎么样,我先让父亲回绝了这亲事,这般胆小怕事不分是非之辈,我平生最瞧不起,要我嫁我也不嫁!”

    崔小娘子虽性子柔软,此时也道:“林姐姐说得对,这事却是试金石了,正好让咱俩瞧瞧清楚,这京城中究竟哪些是真正值得嫁的好郎君!婉姐姐反倒是帮了我们忙呢!”

    秦婉看着她们,又望向叶韫,胸口微热,只觉自己这一生虽多坎坷,却也是幸运的,叫她遇到了沈筠,遇到了骆宁,还遇到了这般真心的好朋友。

    三人如此陪着她等了两个时辰,又一起略用了些吃食,过了午,正愈加忐忑时,赵珣那头终于派了亲信来,可带来的却并非是好消息——

    雍熙帝早上召见了叶寒松几位大臣,听闻三相竟都要求重审秦珩一案后,怒急攻心,又昏厥过去,醒来之后,便以龙体不豫为由,拒绝再见任何臣子,也不批复三相的折子,硬是避开了此事。

    三相在福宁殿外干等到未时初,见觐见无望,只得先行回衙处理各自公务,明日再一同求见。

    “婉姐姐,”叶韫听完那亲信禀报,宽慰道,“圣上无非是想借病拖延,但他拖得了一天两天,却不可能一直拖下去,就像骆子希说的,他总不能同时罢免三相,时间在我们这边。”

    秦婉心里其实也预料到事情不可能如此顺利,永王谋逆案是在雍熙帝的授意下爆发的,为了一人牵涉了万数无辜之人,雍熙帝心里自然心虚,所以他不会那么容易让步,总要拉扯一番,给他台阶才能顺水推舟。因此秦婉还算镇定,轻轻应了一声,强迫自己耐心等着后面几日的情况。

    然而,之后的形势发展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三相连续三日求见未成,到第四日夜时,雍熙帝却忽召太子和信王于福宁殿侍疾,同时在寝宫周围增加了禁军守卫。而太子和信王进宫后,竟是一日一夜未出福宁殿。

    众人都隐隐感觉出不对。

    秦婉无法再像前几日那般镇定,叶韫和崔林二女也无法再宽慰什么,正是焦虑难安时,第五日傍晚,赵珣终于想办法从宫里递了消息出来。

    赵珣的人只认叶韫,叶韫接过那卷成小指大的密信展开,与秦婉一同阅看。只看了片刻,秦婉柔美清丽的脸上便已惨白一片,叶韫亦蹙紧了眉,将信递给崔林二女。

    二女连忙仔细阅看,却见那纸上只有短短十一个字——第一行写着“孤家寡人怒”,第二行写着“誓不得昭一人”。

    两行字字迹潦草,墨迹晕染,显是匆匆写就、匆匆折起。

    林小娘子觉出事态严重,但这十一个字信息太过简单,她实在不甚明白,急忙问:“圣上这是以孝道逼太子殿下和信王爷发誓,在他身后绝不为永王和永王案任何一人翻案的意思?可……这也解决不了眼下三相上疏的事啊?”

    崔小娘子也问:“还有这孤家寡人又是何解?”

    叶韫担心地看了看秦婉,抿唇解释道:“圣上在位三十年,手腕素来强硬,又善权术平衡之道,朝事从来不曾真正脱离他的掌控,这次三相联合其他大臣一同上疏违抗他的意志是从未有过的事,所以他应该是觉得自己被所有人背叛了,成了孤家寡人。”

    叶韫略顿了顿,“我没理解错的话,他因此被逼得怒极,反而决定强硬到底。让太子和赵珣发誓不在他身后翻案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应当真要对三相动手了。”

    林小娘子大惊:“同时罢免三相?那骆御史岂不是……”说到这儿,她生生止住了,又急道,“圣上难道不管后世史书怎么写了吗?”

    叶韫蹙眉思索了一会儿,才道:“若是几年前,圣上确实最重圣君之名,可如今他已年老,相比之下,或许……更没办法接受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权力和君威受到任何威胁。”

    骆子希算到了绝大多数的事,可他到底在君前的时间太短。但也许时间长了也没什么用,毕竟连她父亲和曹王两人也没想到,雍熙帝竟会做出这种选择。

    林崔两人明白过来了,一下都揪起了心,望向秦婉:“婉姐姐……”

    唤了一句,却是不知该如何安慰下去——如果连三位宰相都要被罢被贬,以雍熙帝的怒气,骆宁的结局……只怕会和秦婉的父亲兄长一般。

    微凉的秋风吹过,秦婉纤弱的脊背挺得笔直,仿佛下一刻就要崩断,她怔怔坐着,眸中盈着泪,却一直不曾落下,叶韫的判断与她一样,林崔两人的未尽之言她亦知道,阿宁……

    她缓慢地仰起头,望向头顶的那片天空。

    很多年前,她也曾这样仰望天穹,这片天还是和那时一样廖阔,还是和那时一样凉薄,还是和那时一样容不下一个她爱的人,吗?

    “婉姐姐……”良久,叶韫也担心地唤了一声,轻轻握住她的手。

    秦婉的指尖倏然收紧,视线慢慢从那天穹移向三人,苍白美丽的脸上,神情竟与片刻之前大不相同,眸中坚定如斯!她一字字道:

    “我要叩登闻鼓,诉冤。”

    三女都是一怔,一时先想到这种状况叩登闻鼓恐怕无用,接着又担心秦婉已怀了孩子,只怕她身子吃不消。

    可转念再想,已被逼到了此种绝境,骆宁如此深爱秦婉,若不为他拼尽全力搏一搏,秦婉怎能甘心?若换成她们,她们又岂能甘心?

    “好,”只片刻,林小娘子便先决声道,“那就叩登闻鼓为骆御史鸣冤,我陪婉姐姐一起去!”

    “不。”

    三人又是一愣,秦婉此时的语声竟也如削金断玉般坚定,且前所未有的镇静,她继续道,“我不为阿宁鸣冤,我要为我父亲鸣冤,为我大哥二哥、为我秦家上下一百多无辜之人鸣冤!”

    阿宁已为她走出了最重要的一步,那就让她借着他铺好的路,为父兄、为秦家这么多无辜之人彻底洗冤呐喊吧,也为阿宁竭尽全力彻底搏上一搏吧!

    秦婉说完便转向叶韫,叶韫被那眼神看得怔了一瞬,旋即明白过来,眸底一亮:“朝堂上的手段已全然无用,婉姐姐其实是想借登闻鼓掀起民意,将圣上逼到退无可退?”

    “正是,他不是觉得自己是孤家寡人吗?”秦婉恨极了似地凉笑了一声,“那便让他尝尝什么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叶韫听了这句,忽地也笑了,一时声音愈加清越:“好,那我们便破釜沉舟,与这无上的皇权斗上一斗!叶家在京城有酒楼茶馆各色铺子七十二间,婉姐姐尽管放手去做,我定让这冤情在三日内传遍汴京街头巷尾!”

    崔林二女也听懂了,一时都被秦婉和叶韫的话中之意震了震,到底迟疑了片刻,可也不过片刻,片刻后林小娘子便接道:“我跟着我爹替人伸过好几次冤,我帮婉姐姐一起写诉状!”

    崔小娘子急急思索了一会儿,终于想到自己能做的事,也连忙道:“那三日后,我就进宫去见姐姐,请她将外面的情形慢慢透露给圣上,再让她给圣上吹吹风。”

    秦婉没想到她们二人亦敢如此坚定地支持自己,心中愈为感动自不用说,但这时已无需言谢,她只道:“君心难测,还望崔淑妃一定小心。”

    崔小娘子:“婉姐姐放心,我阿姐聪明着呢,否则圣上也不会在一直让她侍疾在侧。”

    这时已渐落暮色,击登闻鼓鸣冤本就是大事,更何况他们真正想要的结果还不止于此,也许会是捅破天的大事,虽然坚定,却也不能白白送命。

    当下四人便抓紧时间仔细商议了击鼓和其他方面如何配合的具体安排,秦婉又尤其注意了安排时尽量不要直接牵涉到她们,尽量不连累她们。

    这般商议完,叶韫先回府做安排,她要配合的事项是最多的,而且还需提前将此事告知她父亲,毕竟如此大的事,光四个女子确实勉强,需要她父亲这个次相暗中斡旋,也需要他做些指点,以免她们犯些不该犯的错。

    崔小娘子随后亦回去给宫中递消息求见淑妃,林小娘子则陪着秦婉进书房写诉状。

    至次日,辰时时分,四人再次汇合,互相看看,目光都一如昨日般坚定,于是相视一笑,一同乘坐马车前往登闻鼓院。

    登闻鼓院前是一片空旷的石板大坪,马车就在这大坪一侧停下,秦婉坚持让三人在车中等着,不可露面,自己带着李婆婆往鼓院前的大鼓走去。

    这日虽是晴日,薄阳照着,却已然有了深秋的寒意,肃肃的风扫起零落的黄叶,在半空中打着卷,亦吹起了秦婉素白的裙角和鬓角的一缕碎发。她面上未施粉黛,显出一种苍白脆弱的美,身姿亦纤细柔弱,可走在鼓院前空旷威严的大坪之上,却让人觉得仿佛细瘦而疾风难摧的韧竹。

    秦婉一步步走到了鼓院府门前,走到了那面稳稳竖立的皮鼓前,那鼓极大,能将几个秦婉这般的女子罩住,鼓侧的朱漆鲜亮如新,不知确是因新漆过,还是因这些年少有人敢来击鼓鸣冤。

    “娘子?”李婆婆低声唤道。

    行人之声尚在大坪远处,她声音里的紧张便尤为清晰。这是千百年来,蝼蚁般的小民对权力天生的畏惧。

    秦婉抿了抿唇,陡然上前,取下插在一侧的鼓槌,那鼓槌亦比一般鼓槌更大,沉甸甸的。

    她双手紧紧握住了鼓槌,深吸一口气,

    “鼟!”

    ——不够,太弱了。

    “鼟鼟!”

    ——还是不够。

    “鼟鼟鼟!”

    ——还是不够!

    “鼟鼟鼟!”

    “鼟鼟鼟鼟鼟!”

    秦婉咬紧牙关,击鼓声终于沉闷地高扬起来。

    该是如此,该是如此,该是如此才能泄出她心底的愤恨,该是如此才能发出她心底的怒吼,该是如此才能释放她心底压抑的报复的渴望!

    “娘子……”李婆婆的声音里显然变成了对她的担心。

    秦婉却如若未闻,继续用力敲击着巨大的皮鼓。

    一下又一下,一下又一下,声声如闷雷。

    “哎别敲了,听到了听到了!”这时,忽然有远远的喊声从鼓院门内传来。

    秦婉侧首望过去,见一个蓝衫的中年男子正匆匆向门口行来,身后还跟着两个颇为威武的守卫,她知道这当是接受诉状的登闻书吏了,这才停了手中的鼓槌,胸口却仍因刚刚那一阵激烈的击鼓急促地喘着气。

    那蓝衫书吏快步到了门外,也喘了几口气缓了一下,大约本想作出一副威厉状,却见秦婉姿色动人,语气倒是微缓:“来着何人?有何冤情?可有诉状?”

    秦婉先将鼓槌插回原处,平复了呼吸,而后从宽袖中取出昨日写好的诉状,转身面对那书吏,一字字清晰道:“民女乃十二年前户部尚书秦珩之女,今日为父鸣冤,诉状在此,恳请圣上重审当年案情,还我父清白!”

    “秦珩?”那书吏听到这名字,似是有些熟悉,但一时也想不起来,便皱眉道,“十二年前的案子?怎么现在想起来鸣冤了?你可知鼓院之制,如妄诉者,本人科上书不实之罪,重则流刑!”

    秦婉只道:“民女知悉,请受诉状。”

    那书吏上下打量她一番,到底伸手收走了她手中的诉状,道了句“在此等候”,留了一人在门口看守着她,自己便转身又沿原路朝鼓院内走去。

    李婆婆小声问道:“娘子,这是成了?”

    秦婉却摇了摇头,皇帝对永王案对她父亲的案子讳莫如深,是以即使三相一同上疏,朝野上下却并不敢公开讨论此事,也因此,如刚刚那职位低微的小吏便不清楚此事,更不知其中厉害,所以才会接受她的诉状。

    而登闻鼓的进状程序是“初鼓院,次检院,次理检”,鼓检两院的理检使本都由林甫诚兼领,但一年前,雍熙帝嫌林甫诚收得诉状太多,改任了刑部尚书陆明兼领,这位刑部陆尚书与徐英狼狈为奸,必不会受她的诉状。

    果然,两人等了将近一个时辰,才等到那书吏再次出现,大约是被训斥了,这次他脸色难看,也不看眼前美色了,将那诉状恶狠狠地扔到秦婉脚下:“检使大人说了,诉状不合规矩,且秦珩一案圣上钦定,没得来冤情,不准通奏!走走走,赶紧走!”

    说罢,他朝那两个鼓院守卫使了个眼色,就径自又进了院内,而那两个守卫竟是要直接将鼓院大门关上。

    “哎,怎么关门呢?这、这怎么办,娘子……”李婆婆急地想去抵那门,可她哪里抵得住。

    秦婉看着那扇沉重的木门缓缓合上,却并不意外,只露出了些许嘲讽之色。她回头望向鼓院大坪外,方才她那鼓声叩得激烈,引得不少路人驻足围观,这时大多却都因等待良久已经散去,只剩几个无事可做的闲人还在远远观望着。

    但都没关系,她可以继续击鼓。

    秦婉再次拿起了鼓槌,“鼟鼟!”的鼓声再次响起!

    咬牙坚持了约一炷香后,围观看热闹的人终于又渐渐聚了不少,她停下鼓槌,深吸一口气,面向人群声嘶力竭地喊道:

    “家父前户部尚书秦珩,受奸臣工部尚书徐英、刑部尚书陆明污蔑陷害,含冤而死,秦氏上下一百多无辜之人含冤而死,昭昭日下,冤魂不散!请圣上明察,还我秦氏清白!”

    喊罢,她手持鼓槌,“鼟鼟鼟!”又是三声鼓声!而后——

    “家父前户部尚书秦珩,受……”

    如此每击三下鼓,便声嘶力竭重复一遍冤词,连续高声重复了数次,看热闹的人终于渐渐好奇地踏上了空旷的大坪,听清了她喊的每一个字,人群中开始窃窃私语讨论起来了。

    这般直咬牙坚持到午时正,李婆婆又担心地在一旁唤她,秦婉也自觉当真力竭了,且又渴又饿。

    她低首抚了抚小腹,她还要保护自己和阿宁的孩子,不能任性。于是,便在李婆婆的搀扶下,回了马车上。

    叶韫已派人送来了精心调配的吃食和安胎药,秦婉努力多吃了些,喝了药,在车上休息了半个时辰,之后,再次回到鼓院前,继续击鼓!

    这期间,鼓院的门始终牢牢紧闭,显然打算装死到底。

    下午又断断续续击了一个时辰的鼓,秦婉顾忌孩子,也觉目的已经达成,于未时末回了家,回家后便只一心休息,好好吃饭,叶韫和崔林小娘子送来的补养之物亦不推拒,都适量用了。

    第二日,秦婉的精神和力气都恢复了不少,如前日一般,再次前往鼓院,从上午到下午,一边击鼓一边喊冤,中间觉得太累了,便休息一阵,休息过,再站起来继续。

    其间,鼓院的门终于开了一次,出来了两个守卫想将她和李婆婆赶走,可围观的群众比第一日更多了,都睁大眼看着这两个守卫的一举一动,且不停发出嘘声,两个守卫到底不敢当众做什么,又灰溜溜地退回了鼓院内。

    第三日,秦婉的手臂腕子其实已酸涨难忍,但仍坚持击鼓近两个时辰,只是中间休息的时间长了些,频次也比前两日高了些,但好在围观的人大多都已听说过了前两日的事,影响并不大。

    这般到了第四日,早上起来却是飘了丝丝濛濛的秋雨。

    叶韫和崔小娘子一早来了。

    三日时间,叶韫已配合着将秦家的冤案传遍了整个上京的大街小巷,秦婉击鼓鸣冤时,为了让普通的老百姓能听懂,且易传扬,冤词务求简洁,叶韫让人流传的却是更加完整的冤案,悲苦情状如泣如诉,更重要的是她还揭露了许多徐陆二人为官作恶的事迹。

    如今汴京百姓茶余饭后,都在讨论秦氏冤案,除了对秦氏女因受冤家破人亡的朴素同情,对秦氏女不惧生死为父鸣冤的佩服和触动,还有对奸官污吏这几年敲骨吸髓仗势欺人、又阻断民情言路的极度痛恨。

    雍熙帝近些年任用奸邪的恶果终于开始显现。

    崔小娘子则告诉秦婉,雍熙帝第一日就听说了她挝登闻鼓一事,一开始并未放在心上,京中耳目担心龙体也并不敢上报民意之事,但昨夜崔淑妃不露痕迹地点了几次后,雍熙帝找了人来细问,已经彻底知道了全情,震怒之下,将寝殿内金贵的瓷器和各色物件打碎了一地,还气得咳了血,一早就召了徐英和陆明入宫商量对策。

    说完后,崔小娘子又柔声道:“婉姐姐,如今民意已被掀起,今日又落雨,你就别去了吧?”

    秦婉却摇头,眸底异常地平静:“不,如今才正是关键时候,现在这民意还不够,还远远不够。”

    叶韫和崔小娘子对视一眼,也明白是这个理,轻叹一声,都不再劝。

    巳时初,马车依旧停在了鼓院大坪外侧,秦婉下车时,抬头仰望了一眼天,忽然想起,十四年前,判决秦家的旨意抵达杭州的那个下午,杭州城的天也是这样灰蒙蒙的,飘着斜斜的令人生厌的细雨,她和二嫂就扶着病重的母亲跪在湿滑的院子里,麻木地一句一句听完了判决。

    也不知那一天的汴京城,是否也下了雨,父兄在行刑前最后看到的,是不是也是这样一片天?

    到了大鼓前,李婆婆高高举着油布伞,秦婉双手握紧了鼓槌又一次开始击鼓,一声声的鼓声在雨天里似乎更加沉闷。

    秦婉的双臂其实已经酸痛得几乎举不起来,但她仍奋力击叩,她身上着了雨披,但那斜斜密密的凉寒雨丝仍穿过油伞,将她的乌发和长睫打湿,她的声音亦已嘶哑不堪,但她竭力喊出的每一个字依旧清晰而掷地有声。

    如此的雨天,街头巷尾出来的人本就稀疏,可当秦婉的击鼓声穿透雨声传扬出去,当她的鼓声在雨中一次次渐弱了却又重新激烈,当她的鼓声一直坚持到下午,聚集到鼓院大坪外看她的百姓,竟越来越多了。

    经过附近街巷的行人最先来到了大坪前,附近的许多铺子主人锁了门,带着家人来到了大坪前,在酒楼里茶馆里的人们,飞快地吃完了东西,也来到了大坪前……

    越来越多的人聚了过来,将整个鼓院的大坪三面都围住了,围得密不透风。

    一开始人群还有些熙攘声,渐渐地,这庞大的人群却越来越沉默了,没有人再窃窃私语,没有人再指指点点,所有人都沉默地看着大鼓前的女子,沉默地听着那沉闷的鼓声。

    叶韫和崔小娘子在马车里,透过雨丝望着鼓院前密密麻麻的人群,望着秦婉奋力击鼓的纤弱身影,泪盈眼眶,凝噎难语。

    雨还在下,秦婉竭力击下最后三下鼓槌,嘶哑地喊出最后一遍冤情后,终于失去了所有力气,再抬不起沉重的手臂。

    “秦娘子,请让奴家来继续击鼓!”

    就在这时,忽然有一道清亮的女子声音从身后传来,秦婉一怔,转身看过去,见是一个披了斗篷,带着玉簪的年轻女子。

    那女子双目含泪,注视着秦婉继续高声道:“家父只是一小小京郊知县,却亦在十四年前受永王案牵连,全家十六口人含冤而死,唯奴家与小妹苟活于教坊司中受尽凌辱,去岁小妹在陪酒时被人施虐而死,如今全家只剩我一人而已,我愿与秦姐姐一同鸣冤到底!”

    “妾身的夫君是当年的礼部主事,”她话音刚落,又有一温婉却坚定的声音从那女子身后传来,“只因曾按规矩给永王府分配过礼单,夫君和三个儿子便被处以斩刑,妾身也要和两位小娘子一同鸣冤!”

    “俺也要和你们一同鸣冤!”又有一道粗哑苍老的声音紧接着远远传来,一个佝偻着背的老妪昂首从人群中走上大坪,“俺爹和俺哥哥只因给永王府做过花匠就被砍了头,俺也要为他们鸣冤!”

    秦婉怔了一瞬后,望着眼前三人,眸中逐渐亮了起来,接着,愈来愈亮:“好,天日昭昭,我们一同鸣冤!”

    说罢,她双手持着鼓槌郑重递到那年轻女子面前,同样坚定的视线在雨中交汇,片刻后,鼓声再次鼟然响起,愈来愈急,绵绵不绝!

    围观的人群也开始发出声音,一开始只是有一个人突然喊了一声,接着,人群中此起彼伏地喊了起来,那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狗娘养的,出来还人清白!”

    “狗官出来,还人清白!”

    ……

    秦婉直直立在雨中,听着那喧沸的鼓声和喊声,仰头再次望向阴沉沉的天穹,任冰凉的雨水与泪水交杂,湿了满面,心里却升起了一丝快意。

    宫里的那个人看到这汹汹民意了吗?他还能毫无愧疚地做他们头顶的这片天吗?他还能继续戴着那虚假的明君面具身前死后、自欺欺人吗?

    他还能吗?

    激烈的鼓声一直由三人接力持续着,中间,鼓院的大门曾开过一条缝,但里面的小吏一看外头这架势就知不是他们能应付的,门又迅速被关上了。

    直到申时过,门再次被打开了,却是出来一队披甲持枪的禁军!

    人群起初都被禁军那威沉气势吓住,一时无人再喊。

    便见最前面那禁军头领一个令下,那队禁军立刻分成两批,一批人多,往大坪三面去驱散人群,一批人少些,直接冲正在击鼓的几人而去。

    秦婉心中一紧,不由后退了半步,随即却强自镇定下来,望了眼马车方向,只见叶韫遥遥朝她点了点头。

    恰巧就在这时,围观的人群中,不知是谁朝禁军扔了一个臭鸡蛋,鸡蛋瞬间碎裂,被扔中正脸的禁军狼狈无比,刚喊了一声“哪个不要命的?!”

    却不知哪个方向传来一声针锋相对的——“助纣为虐!你们这些当兵不是爹生娘养的吗?!”

    这一声落下,禁军还来不及锁定目标,紧接着便又有“狗娘养的”、“狗官去死”之类的其他叫骂声此起彼伏响起来,声浪瞬间便压过了禁军的声音!

    同时又有人朝另一个方向的禁军扔了一把烂菜叶,又有人扔了果皮,又有人扔了不知什么红红绿绿的烂糊东西!扔过去的东西越来越多,禁军根本连扔来的方向都无法分辨了!

    普通平凡的老百姓们平时如蝼蚁般小心翼翼的活着,即使近些年受了更多的欺压,受了更多的冤屈,仍不敢吭一声,不敢有任何的反抗,唯恐这些官老爷和禁军们真的一抬脚,随意地就把自己碾死在脚下。

    可这时有了一个人、两个人、几个人带头,仿佛自己在其中做些什么也不会被发现了,心中被压着的无数的对繁重徭税的不满、对贪官污吏鱼肉欺压的愤恨、对官官相护无处伸冤的怒火,连同对大鼓前鸣冤的几人感同身受的同情和敬佩,一起发酵出来,发酵成汹汹的浪潮!

    “没良心的!没有爹生娘养的!”

    “狗娘养的,狗官,去死!”

    ……

    所有人都喊了起来,所有人都在寻着手上身上有什么能扔过去的,菜叶子、烂柿子、瓜果皮子、枣核子……实在找不到什么的,便直接从地上捡起石子、挖起烂泥,全都朝着那些禁军扔过去!有什么便扔什么!全都扔过去!

    又眼见那小队的禁军要抓住秦婉几人了,忽然三侧的人群都不约而同朝大坪上挤了过去!

    推嚷、辱骂、殴打!百姓的人数是禁军的数倍,那队禁军根本没想到这些小民竟敢反抗,也根本禁不住突如其来的冲击,更没见过这样的阵仗,阵型被冲散后,一时全都惊惧地向后退去!

    那禁军头领见状大惊,站在大坪中间怒声喝令,却已根本没人听他的!

    这亦是个聪明人,霎时便明白这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了,而他此番任务就是为了防止击鼓喊冤的几人继续影响京城,可若真和这么多百姓起了冲突,到时候的影响却只会更大更恶劣,这罪责只怕会更大,这黑锅恐怕自己也背不起。

    当下,他人也不抓了,立刻下令撤退!

    那些禁军得了明确的命令,再没了顾忌,几乎是争先恐后地逃窜着撤回了鼓院内。

    待那大门再次合上,所有禁军消失在门后,人群顿时发出了胜利的欢呼,却仍觉不够痛快,又将手中剩余的东西都往大门砸去!

    那朱漆木门瞬间便被泥巴烂糊溅满,被尖锐的石子砸出无数坑洼……

    “娘子……”在嘈杂热烈的欢呼中,李婆婆热泪盈眶地喊了一声。

    李婆婆手中的伞早已不见,秦婉站在雨中,又哭又笑。

    -

    鼓院外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民怨时,王叶曹三相亦立刻借此事端,进宫求见雍熙帝,并再次呈上要求重审秦珩一案的折子。

    雍熙帝仍强硬着不愿召见三人。

    但谁都看得出来,老皇帝如今的处境便如被架在火上一般,他当然可以用武力平息此事,直接派禁军抓了秦婉和今日击鼓的其他三人,可这么做,等次日消息一传出去,想也知道,会引起朝堂和民间多大的声浪,而要压下那声浪,又要再抓多少的人?

    再联系起事情的起因,当年牵连万数之众的永王案,这么做,几乎等于雍熙帝自己在史书上写下“暴虐”二字。

    翻遍上下一十九史,暴虐的昏君岂在少数?可他,是自诩明君、自诩仁君三十几年的大周第二位帝君,他能这么做吗?!

    ……

    秦婉和叶韫从鼓院回到小院时,天已擦黑,两人用了饭食后,便一直在书房等着消息,等着雍熙帝作出抉择,等着那几乎被逼到没有选择余地的抉择。

    等到戌时初,却是等来了赵珣。

    赵珣和太子兄弟俩已被雍熙帝软禁在宫内数日,秦婉和叶韫乍见他终于被放出宫来,都以为是好消息,可待到赵珣跨入门内,二人才见他的神色在灯火下异常凝重,心里便都是一沉。

    “是父皇让我来的。”

    秦婉睁大了眸子,屏着气一时没有作声,叶韫蹙起眉低声问:“让你来说什么?”

    赵珣与叶韫沉默对视片刻,视线缓缓移向秦婉:“父皇让我告诉你,事情若到此为止,他可以既往不咎,子希的罪不会牵连你,但你若执意继续,”

    他停顿须臾,声音愈加沉肃,“你和肚子里的孩子,都不会有好结果。他给你两天时间考虑,两天后若仍不知好歹……”

    他没有说下去,但秦婉和叶韫都听懂了,若她还不知好歹,那么到时候,禁军便是直接来这里带人了。

    “圣上得了失心疯吗?他这是身前身后名都不要了?!”叶韫压低声音道,她没想到雍熙帝竟当真要悍然不顾朝堂人心所向,不顾汹涌民意。

    赵珣眉心紧锁,再次沉默。

    他明白这件事从头至尾都是他父皇一手犯下的错,他也一心想救骆子希,但雍熙帝于他毕竟是最慈爱最好的父亲,事情闹到现在这般,父皇的身体已然快撑不住了,也确实快被逼疯了。他夹在中间,只觉两难。

    书房内一片死寂。

    “两天时间吗?”片刻后,秦婉忽然哑声道。

    她想起了父兄、母亲和两位嫂嫂,想起阿宁费尽心力所作的一切,想起今日与她一道击鼓的那三个女子,想起天下那么多的冤魂。

    她又怎能再苟且偷生一次?又怎能再苟且偷生一次!

    “既是如此,”她低头,将手轻轻贴在小腹上,清绝姝丽的脸上温柔地笑了笑,随即,却抬头一字字决然道,“那就让我们一家三口好好聚在一起,好好看看,过了黄泉路,是谁要下地狱?!”

    秦婉冷冽决绝的视线倏然望向赵珣:“明日,我会继续击鼓,我命在,鼓不绝!”

    “婉姐姐……”叶韫一下紧紧握住了她的手臂。

    赵珣亦被她的神色所震,僵立在书房中,半晌无言。

    -

    一个时辰后,换了一身黑色夜行衣的赵珣,拎着一壶酒,潜进了御史台诏狱。

    不同于上一次带秦婉进来,这一次他颇费了一番周折,才绕过层层阻碍进到狱中。

    而若是父皇春秋正盛之时,即使他再如何活动,也是绝无可能进来的。思及此,他心中又是一阵滋味难言。

    “……如今事情便是这般。”

    南庑昭狱尽头的狭窄牢房内,月光黯淡,二人相对而坐,骆宁静静听完了赵珣带来的所有消息,默然良久。

    连续几天,御史台曾经的同僚只审问他诗作的事,丝毫不提其他事,及至这两天,连审问都不再来,他就已猜到,外面的形势必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相连同诸多大臣一同上疏失败了。

    他可以想象秦婉当时该有多绝望,但他也知道,秦婉有多坚韧,多勇敢,他知道她一定不会放弃。

    这两天,骆宁设想过无数秦婉可能会做的事,每一种可能都让他如此心疼和愧疚,而此刻听着赵珣的叙述,那些设想就仿佛具象化了一般,浮现在他眼前。

    那样单薄纤弱却仿佛能撑起一切的脊背,那样明净柔美却无畏决绝的神色,那样温柔却凛然的眸子。

    他见过,所以他曾发誓,绝不让她再陷入那样的境地里。

    可现在,可现在……

    骆宁闭上眼睛,心中诸多思绪百转千回,痛苦,后悔,愧疚,愤怒……最后,他倏然睁开眼,如墨的黑眸里却是与秦婉一般的坚定决绝——

    可现在,他们是夫妻!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他们都要并肩携手站在一起,都要相信彼此的爱,也要,相信彼此的能力,相信彼此能做到!

    “圣上不是觉得自己成了孤家寡人吗?”骆宁忽然在幽暗寂静中出声道,“他恐怕,还没真正尝到孤家寡人的滋味。”

    赵珣微怔,抬眼看他。

    “圣上是可以抓婉婉,他可以抓一个喊冤的人,抓四个喊冤的人,”骆宁锐利冷冽的视线,蓦地直直射向赵珣的双眼,“但他敢抓五百个、一千个,甚至两千个击鼓喊冤的人吗?他既然连一个人的清白都不愿意给,那么,我和婉婉便要他,还所有人清白!”

    赵珣皱眉:“……什么意思?”

    “我和婉婉的书房,右侧书架第五层,刘老注释的《孟子》,”骆宁缓缓道,“内有一份名册,名册之上是当年受永王案牵连冤死之人的亲眷,活着并还在京城的一千六百人,以及他们详细的落脚处。”

    赵珣听了这话,慢慢眯起眼:“数月前,你找我查京兆府的案卷,其实是为了查阅这些人的户籍?”

    “是,”骆宁沉沉注视着他,声音也愈清沉,“找到名册,我相信婉婉自有办法说服其中的人一起击鼓鸣冤,数百人共击登闻鼓,青史未有,圣上他……还敢抓吗?”

    “赵七,你是现在唯一能帮我把消息带给婉婉的人,你,又敢吗?”

    赵珣的瞳孔瞬间微微收缩,却毫不退让地回视着骆宁,不仅因骆宁要他做的事是对父皇彻底的背叛,更因此时此刻,他骤然理解了他的父皇,他也骤然意识到,他和他的父皇骨子里有一点是极其相似的,那就是他们都不喜欢自己的权威受到任何挑衅和威胁。

    和骆子希相交两年多,此人虽常疏狂不羁,与他少有尊卑之分,可却也不曾如现在这般,竟敢用如此迫人的气势和锋利的审视……

    赵珣指尖微麻了一下,这是几年前他在西北战场上面对戎狄骁将时,才会有的兴奋和浓烈的战意,回京之后,还是第一次有人能激起他如此浓烈的战意。

    他盯着骆宁,沉缓地呼吸着,可却是一点点收起了心里凌厉的杀意:“骆子希,这种时候没必要对我用激将法……我也不能这样对父皇。”

    “永王谋逆案,”骆宁继续道,他此时的声线异常清沉和平静,却仿佛压着惊涛骇浪,“只京畿之地被牵连冤死者近万人,你可知整个大周有多少人冤死?单我粗略的估算,死刑者便还有万多人,流刑者又有万多人,入教坊司者近万人,这里还有多少人活着?”

    “你曾经说过,你之所以去种老将军麾下,是不愿见大周边境百姓如贱畜般,被戎狄肆意践踏肆意杀虐,那么这几万人呢?这些人难道就不是大周的子民了吗?就该被肆意凌辱欺杀,”

    “连冤都喊不得一声吗?”

    赵珣喉间动了动,呼吸有些沉重。

    甬道里微弱的灯火落在骆宁暗藏锋芒的侧脸上,他的眸光倏然犹如寒星,逼视着赵珣,一字一字继续道:

    “圣上的皇位是怎么来的?太祖是怎么崩逝的?永王谋反了吗?”

    “大胆!”赵珣蓦地站了起来,厉声怒喝!

    骆宁亦缓缓站了起来。

    头顶那方小窗微亮,黯淡的月光笼在两个过于高峻的男人身上,笼在两人凌厉对峙的漆黑眸底。

    逼仄狭窄的牢房里只剩二人的呼吸声和无形的紧绷到仿佛下一刻就要断裂的弦。

    “赵珣,”许久,骆宁再次开口,声音却已平静如水,“这个世上最不该被孝道裹挟的,是你的良心。”

    赵珣心头一震,倏忽间想起了永王那张总是带着和煦笑容的脸。

    少时,永王见到自己,总要亲热地叫着小七抱一抱,他也曾毫无芥蒂地教自己书法丹青,那其实是个淡泊之人,不争不抢,连带着他府里的人,也不像其他贵胄世家的人那般跋扈欺人。

    那些被牵连的人,他其实也知道一些,譬如那对花匠父子他还有印象,是两个很憨的人,曾经抓了花圃中的蝴蝶逗过他,譬如那些参加诗会的人,他记得有好几个夸过他聪慧,譬如那些与他一起捣过蛋过的小孩子,他是他们推举的“大王”……

    赵珣的胸膛急速起伏了几次,无数熟悉的不熟悉的面孔在眼前快速闪过,无数思绪心念在脑海滑过。

    “当啷!”

    突然,甬道另一头传来什么重物落地的声音,二人对视一眼,都明白没有时间了。

    “……右侧第五层刘注《孟子》?”赵珣终是说道。

    “……”骆宁心底顿时一松,微微颔首。

    赵珣的身影很快消失在甬道入口的灯芒里。

    两人都以为这会是他们人生中唯一一次如此紧绷的对峙,谁都没料到,很多年后,他们还会无数次对立,无数次僵持,赵珣更是会气得无数次想砍了此人。

    -

    从诏狱出来已是三更,赵珣一旦做了决定,便不会有片刻拖延,当下又赶回小院。

    叶韫和秦婉都还未睡下,知道他去了诏狱,又听他转述了骆宁的话,都是精神一震。

    当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秦婉旋即带着二人进了书房,在书房右侧第五层找到那本《孟子》,取下一看,其中果然夹了一份折叠起来厚厚的纸笺,再将那纸笺展开,只见那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却极为端正清晰的蝇头小楷,全都按照一列姓名一列住所的格式整齐排列着。

    三人按照行列一算,果然是一千六百人。

    秦婉含着泪笑了,阿宁太了解她太大胆了,知道她熟记《孟子》,平时并不爱翻阅,即使翻阅也只会找黄老注的那一版,竟就这样大剌剌将名册放在这里,阿宁也太聪明太能干,她不知他要怎么在一年多繁杂的公务间筹谋这般多事,收集这般多信息。

    “婉姐姐,”叶韫看着那名册亦是感慨,又立刻道,“明日一早,我就尽量多派些人,按名册一一去找……”

    “韫儿,谢谢你,”秦婉却握了她的手道,“不过,此事干系甚大,一是怕连累你的人,二是这上面的有冤之人未必敢信无关之人,反多生事端,还是由我自己来做更好。”

    叶韫大约明白了:“婉姐姐的意思是……”

    秦婉点点头:这件事已经捅破了天,名册上的人只要不是冷血无情之辈,心里定然不可能毫无波澜,只是因各种顾虑还未踏出那一步。明日一早韫儿帮忙把与我一起击鼓的三人找来,由我们四个同样有冤的人去劝说,当能事半功倍。”

    “届时就按照名册上相近的住所分配,假设明日上午,我们每个人能说服五个人,那就又多了二十人,这二十人下午再与我们一起去说服其他人,到傍晚时就能有一百多人,如此不停如滚雪球一般,找到人说服人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别看这名册人多,两天时间说不定真能找完!”

    叶韫听完豁然:“婉姐姐算得好,倒是我心急了,但可说好,明天你去哪里,我都要带上大夫陪着。”

    秦婉应了一声“好”,与她相视一笑。

    她二人于是又商量了一些安排细节,期间自然也有不少需要赵珣帮忙之处,尤其是不能让皇帝发觉,赵珣虽都应了,但神色始终凝着。

    待到一切商议好,已过了子时,秦婉有孕,明日又要耗费大量心力体力,便先回房休息。

    等她离开,叶韫到底又开口,却并不看着赵珣:“圣上那边,事后你打算如何?”

    二人在秦婉叩登闻鼓前,因事激烈争吵过,之后赵珣便被雍熙帝软禁于宫中,还未得机会多谈,而现在显然也不是什么好的谈话时机。

    书房内的烛火快要燃尽,渐渐有些暗了,赵珣并不说话,只望了一会儿她低垂的眸子,而后忽然上前一步,钳住她清秀的下颌用力吻上去,一吻结束,他才贴着叶韫的唇,沉声道:

    “明后两日把一切安排好,我就去父皇殿前跪着。”

    -

    次日一早,叶韫便派人将昨日与秦婉一起击鼓的三位女子请来。

    这三个极有勇气的女子敢冒着生命危险出来击鼓,对于去说服更多人自然也丝毫不会推却,并且都充满了斗志。

    秦婉按计划,给三个女子各分配了名册上的二十人,都是住在相对邻近街巷的,以节省路上消耗的时间,又将自己昨夜琢磨的如何劝说不同性情境遇之人的方法细细告诉三人。

    这般说好,四人便都分头出发。

    叶韫亦换了素衣,陪着秦婉一道。

    这日天仍阴沉沉的,但好在没有下雨,不会妨碍她们的行动。

    从辰时初到午时二刻,两人总共找到了十一人,这些人果然都密切关注着秦婉叩登闻鼓的事和昨日雨中无数百姓自发与禁军对峙护人的后续。

    同是冤情似海无处可诉、苟且偷生的人,这些人心中又怎能不动容,怎能没有波澜?一个上午,秦婉最终竟说服了其中九人之多。

    午时正,另外三个女子按事先说好的,带着被他们说服的人与秦婉在叶家一处不起眼的酒楼里汇合,他们三人的成果虽与秦婉有差距,却也比昨夜预想的要更好许多。

    那年轻女子见了十二人,说服了六人,那主事的夫人见了十三人,说服了七人,那老妪因不识字,只靠着记忆记住地址,因此找到的人少了些,只有八人,但竟也说服了其中五人之多。

    合计下来,四人一上午总共说服了二十七人,加上他们自己,现在已有三十一人了,按照这样的形势,保守估算下午平均每人说服六人的话,到天黑前也能说服一百八十多人,这还不算他们说服过程中,随时加入的被说服者。

    如此一来,到明日中午,这一百八十多人又能说服近千人!

    这么算了一番,这三十来人只听得士气愈加高昂,吃了叶韫命人准备的丰盛午饭,又听秦婉分配了下午各自的任务后,便一刻钟也不想等,纷纷出发了。

    秦婉也和叶韫继续去找人,又在酒楼里留了崔林两个小娘子,一旦有新被说服的人,就立刻让人来这处酒楼,听两个小娘子分配任务后,当日便也出去找人。

    这般到了酉时三刻,暮色将至,秦婉因怀着孩子,身子到底坚持不住了,便与叶韫先回了酒楼。

    她这一下午又说服了十多人,等过了一会儿,其他人也陆陆续续回来,崔小娘子和林小娘子一一核对人数,那些后来加入的人因没有秦婉细致的提点,成效没有那般好,但架不住基数越来越大,雪球越滚越快,因此至酉时末,愿意击鼓鸣冤的人竟已有两百十七人!

    而这些人中,尚有许多还不愿回去休息,用了些晚饭,便又出去继续找人。

    及至第二天辰时末,骆宁那名册上的人都已被找过了一遍,秦婉又将那些还在犹豫的人重新分配,分三五人一组去做最后的尝试劝说。

    至午时初刻,崔林两位小娘子做最终的核对,那份一千六百人的名单上有一千一百三十八人都愿意与秦婉一同去击鼓鸣冤!而这些人中,又有许多人的家人也表明要一起去击鼓,最后的总人数几乎将近一千六百人!

    骆宁那份名册上的多是女子,现下因为那些家人的加入,却又多了许多的男子,这些男子大多在永王案案发时年纪尚幼,却于成长的岁月里亲耳听母亲姐妹们讲述深重冤屈,亲眼见母亲姐妹们在烟花勾栏地被凌辱,在贵人宅院里被欺虐;也有些男子只因娶了名册上的女子,便愿与之共进退,虽死不惧。

    而对于那些最终还是决定不加入击鼓的人,也没有任何人怪罪他们,人活于世,总有各种各样的牵挂,很多时候,活着并不是为了自己。愿意去击鼓的这一千多人都是在无数艰难无望的日子里、在无数辗转难眠噩梦连连的夜晚里走过来的,他们比谁都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要为逝去的至亲讨这一口气,要为自己讨一口气,却无权要求别人也为这口气,再赌上一条命。

    午时三刻,这一千多人都各自回了家,有家人的就聚在一起,好好吃一顿饭,没有家人的,便留在叶家的酒楼聚在一起好好吃了一顿,也有独自一人的被那些有家人的邀请着一起走了,所有人在这一天仿佛都成了彼此的家人。

    -

    午时过,未时初。

    原本该是白日里大街上最冷清的时候,通往登闻鼓院的两条街上,行人却忽然多了起来。

    这两条街并非主街,街道不如潘楼街那般宽阔,街上的行人走着走着便越走越近了,左右两边的渐渐并肩而行,前前后后地渐渐相趋相接,最后所有的人渐渐都汇聚到了一起,仿佛在街道上汇成了一股溪流。

    而此时两条街的各个小岔口小巷口还有人在不停地走出来,加入到这股溪流中。

    溪流慢慢变成了河流,河流慢慢变成了江流。

    滔滔江流沉默而坚定地朝同一个方向奔赴而去,那是他们等了十四年,日思夜想粉身碎骨也想抵达的方向。

    恰在这时,那躲了两日懒的太阳似乎也开始苏醒了,层层阴云之后透出了耀眼的金色光芒,那光芒越来越亮,渐渐给阴云镶上了一道金边,熠熠照射着天穹下的两条江流。

    街道上不相干的人们看着眼前的情景,仿佛也明白了什么,有一个人跟上了前面的江流,第二个人也跟了上去,第三个人、第四个人……第无数个人也跟了上去。

    两条江流终于在登闻鼓院的大坪前相遇了。自昨日起,鼓院大坪前便有禁军把守,三步一岗。

    一千多个人沉默地互相对视着,在彼此的目光中看到了鼓励,他们继续坚定地往前走,那些禁军不由后退了一步、两步,回头看向他们的头领。

    这头领自然已不是前日那个,可此刻,他震惊地望着比前日更多更沉默的人,和那两条街道上仍在不断涌来的人,半晌,他喉结动了动,终是大喝一声:“退回院前!”

    百数禁军立刻听令,向后退去,在鼓院门前重新列队,严阵以待。

    仍是一身素白衣裙的秦婉已早于众人,在半盏茶前等在鼓院大坪一侧,见此情景,便当先踏上了空旷的大坪,纤细的身姿孑然昂立向前走去,直到在那面大鼓前停下。

    那一千多个人也前后左右相继着,一个个缓缓地踏上了大坪,而那些“不相干”的人们则自觉地停留在大坪外侧,静静注视着一切。

    秦婉挺直秀背,立于鼓前,与走上大坪的人们颔首、相视,看着他们按照既定的顺序,沉默而井然地在大鼓前找到自己的位置。

    等到最后一个人站定,她朝站在前面离自己最近的那老妪又一次点了点头,转身拿起鼓槌,深吸了一口气,用尽力气,朝眼前硕大的皮鼓面叩击下去——

    “鼟!”

    正是这时,那轮秋日终于冲破层层厚重的乌云,耀眼光芒喷薄而出,天际豁然明亮如洗。

    -

    正午,大周皇宫内廷。

    殿前司副指挥使陈辉不知是今日第几次,走在这条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