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11章:来安巷
    《我一个学医的为什么要搞基建》全本免费阅读

    瞧那痛心疾首的语气,商南枝都快要被自己感动到了。

    说着,也不待许嬷嬷反应过来,转而对竹苓道:“愣着做什么,难道还要本小姐亲自动手?”

    竹苓脸上一喜,一个跨步来到许嬷嬷身边,就要上手把许嬷嬷往外拖。

    许嬷嬷脸上一惊,纵身一扑,跪在商南枝的脚边。矮胖的身材之灵活,令商南枝叹为观止。

    所幸商南枝躲得够快,没有被抱住大腿。

    “老奴知罪!”许嬷嬷跪在商南枝的脚边,声泪俱下:“小姐饶命!小姐饶命啊……小姐!”

    许嬷嬷最后还是被竹苓强行拖了下去,院子里很快传来杖杖到肉的声音,间或伴随着许嬷嬷的闷哼声。

    想是杖责时给许嬷嬷嘴里咬了布团,一是给许嬷嬷留了脸面,不似寻常杀鸡儆猴的杖责,要那凄厉惨叫方得见效;二则此时已然入夜,放任许嬷嬷呼号会惊扰到主子休息。

    次日一早。

    为免再去同商德城一家人扯皮,商南芝收好昨晚上找到的东西,辰时不到(不到七点),天刚亮就让竹苓安排马车,向城郊的庄子去。

    凉城划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坊市,凉城人心照不宣默认南富东贵,北贫西贱。

    商宅位于南坊偏西,位置不算顶好,也不算差。而白氏的庄子则在南坊和东坊的交界处,甚至更偏向东坊。撇开城内外这点不说,那位置比起商宅,好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马儿缓慢行驶在路上,路面虽铺了青砖,踢踏的马蹄还是扬起薄薄的黄沙。不知是路面没夯实,还是西北风沙太大。

    主街街边铺面灰扑扑的,看起来有些陈旧。墙体大多用砖石铺设,非常厚实。从铺面招牌上看,多是些单层铺子。商品品类不多,看着多是些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的。唯二两栋二层小楼,一为珍宝阁,一为品味轩。顾名思义,想来是卖珠宝的和酒楼。

    估摸着时辰尚早,珍宝阁还未开门,品味轩便是开了张也是门可罗雀,一身短打的小二倚在店门前懒洋洋地打着哈欠。

    说是南坊富裕,那也是相对凉城内来说的。

    就商南枝路过街道所见,这南坊的情状与她所理解的“富裕”相去甚远,她一时间没法想象,比南坊还不如的西坊和北坊会是个什么样,能是个什么样?

    “竹苓,这附近可有农贸市场?”

    既然路过了集市,她想就顺路看看当前的物价。

    商南枝在种花读医书时,看了不少古籍,用以辅助理解中医的发展。

    《管子》有云:凡五穀(通“谷”)者,万物之主也。穀贵则万物必贱,穀贱则万物必贵。①

    物价是这种时代世道的另一种体现。观盛世之时,海内富裕,粮价平抑,米价五钱一斗,十钱一斗的记录不算少见。甚至《贞观政要》中记载:“贞观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价……计斗直三钱。”②

    贞观年间一斗约合种花的十二斤,一斗米三钱什么概念?比之商南枝原来时代的米价,换算过来,那也就只贵了一两块钱。

    如果还是没有什么概念,那就看看《新唐书》中的记载:“乾元元年……米斗钱七萬余,一鼠钱数千……”③这是什么时候呢?安史之乱时。短短一行记录的背后掩盖着什么?是饿殍遍地,是路有饿死骨,是人相食……是生于科技时代的人们穷尽想象,也无法企及十之一的悲惨。

    如果说这段记载比较极端,那么,比起米价斗直十几数十钱的记载,斗直数百上千的记录在历史中那真是俯拾皆是。

    “农贸市场?小姐,什么是农贸市场?”竹苓眨巴着眼睛问道。

    一下子说顺口了,忘了现在还没有农贸市场这一概念。

    商南枝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大约是城内外百姓交易的集市。”

    “小姐,奴婢不知,李叔应当知道,奴婢去问问李叔。”竹苓摇摇头。

    “好,你且问问。若李叔知道,便让他驱车往那边走一遭。”商南枝回话后,竹苓就出去坐到车辕上,与李叔聊了起来。

    商南枝有印象,竹苓在白氏去世后不久来到“商南枝”的身边。平日里,商南枝去哪她就去哪。加上竹苓除了爱吃,物欲不高,为数不多被允许休息的时候,也是就近待在商府中,或是待在城东的庄子里,对凉城不了解也正常。

    很快,竹苓从车辕进来,商南枝感觉到马车转向了。

    “小姐,李叔说从这主街向北走约莫半里路,有一来安巷,从南城门进出的百姓们大多在此赶集交易。李叔已经掉头驱车往那边去了。”

    商南枝点点头,这竹苓平日里看着有些呆,没想到办事还挺靠谱。

    城内马车不能疾驰,慢悠悠的速度不比步行快多少,又走了一会儿才停下来。

    “小姐,来安巷到了。”李叔在车厢外低声道。

    马车停在巷口边上,过往的百姓纷纷远远绕开马车走。

    商南枝从马车上下来见此,心下不禁莞尔一笑。看来,从古至今,人们都知道要远离“豪车”,生怕刮着蹭着。

    举目望向前方的巷子,也许说“农贸市场”更加恰当。比起作为城容城貌担当的主街,这里的环境更差些。

    不到八尺宽的巷子,地面多为泥土夯成,透出一种质朴之感。但加上行人频繁穿梭,使得尘土在空中飞舞,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商南枝已经能想象到这里下雨天的泥泞之感。

    两边一间间最宽可能还不到两米的小铺子比肩继踵,挨挤得密不透风。建筑相对简陋些,多数为泥土、木质结构,墙体倒是同样厚实。杂货铺、面馆子、饭馆子、包子铺……种类看起来倒是比主街多了不少。

    偶尔还有一些店铺会在门楣上挂上一些简单的装饰品,如红色的灯笼或者木制的招牌,以吸引顾客的注意。看,她这不就被吸引了注意力吗。

    商南枝抬起袖子,捂住口鼻,举步往里走。不是她嫌弃这里的环境,着实是这空气中的PM2.5浓度看着比雾霾时还要高。为了小命着想,她还是捂着点儿吧。

    嗯……其实多少还是有点嫌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