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跨省赶集
    《重生六零做社长》全本免费阅读

    在回到这个年代之前,姜秋一直以为这时充满着限制,不能投机倒把,就是不允许农民买卖东西。

    但现实似乎并不是她想的那样,红星公社不远处的祥云县张店公社每个月都有大集,成百上千的百姓挑着扁担去集上售卖东西。

    不但允许买卖,这时候还有走街串巷的货郎。

    孩子们最爱他那些花花绿绿的糖块,女人们可以买到几条碎布当作头绳,喜欢耕种的老人会向他买一些从大城市的种子公社里流出来的少见的种子,例如黄瓜、西红柿、哈密瓜。

    姜秋喜欢货郎手里的那一板邮票,花了一块钱全部买下来,当作收藏。

    这事她也不敢让赵玉兰知道,生怕再被骂花钱大手大脚,可她妈最后还是发现了。

    姜秋挨了好一顿骂,多亏了姜老太拦着,才让赵玉兰恢复一点理智,想起了正事。

    她二姐的婚事将近,家里要买的东西更多了,他们这个月要去隔壁省赶一趟大集。

    而已经算是半个成年人的姜秋,也因此得以算做一个劳壮力跟在大人身边,踏上了去往张店公社赶集的路。

    五月的红星公社已然换了新装,漫山遍野的山花开得灿烂,赶路的行人们却没有停下来欣赏的兴致。

    羊娃头一次出远门,走了一个多小时两腿就发酸了,“妈,还有多久?”

    “快了快了,这就到了。”

    羊娃瘪了瘪嘴,她妈这句话已经说了一路了,她这走得腿都疼了,还没有到呢。

    姜秋拍拍她的脑袋,往前指了一下,“你看那边,那里有一群人,咱们已经到了。”

    姜老太抬头一看,“哎呦,还真是,我还寻思要再走一段路呢。”

    羊娃勉强打起精神,这时候她又想起自己四哥,狗娃因为期中考试没考好,被老师要求周末去学校补课。

    和她比起来,四哥才惨呢,连大集都不能来。

    羊娃抿了抿唇,有点想笑,但她又觉得这样不太好,又憋了回去。

    等回家她就把这一路上见到的一切全都跟四哥说一遍,让他好好羡慕自己,谁叫四哥总是说她是小孩,不愿带着她玩。

    这样想着,她又有劲了。

    姜老太也没有为了给羊娃鼓劲而骗他们,她说到了,就是真到了。

    红星公社和他们要去的张店公社之间隔着一条大河,这条河隔开的不只是两个公社、两个县城,更是两个省。

    河东边是小山县红星公社所在的俞州省,位于华国中部,河西边是祥云县张店公社所在的平西省,位于华国中部偏西。

    平西省的名字已有上百年历史,其中的“平”字,指的就是俞州省和平西省之间的这条平安河。

    大河上悬挂着窄窄的木质锁链桥,要想去对面赶集,只能从桥上过。

    这条桥宽度和后世的桥没得比,但在这个年代已经算是不错了,毕竟还有不少赶着牛车的村里人,桥上刚好能容纳一辆牛车经过,两边也可以让行人通行。

    锁链桥是由一块块木板搭成,有的地方木板已经掉了,就能清晰地看见下方湍急的水流。

    姜秋心下一抖,还没等她开口,身旁的羊娃就毫不在意地跳了过去,见她没有动,又奇怪回头。

    “三姐,你咋不过来啊?”

    她是不想过去吗?

    她是胆子小啊。

    但她还爱面子,不想在妹妹面前表现出来。

    姜秋一咬牙,直接跳了过去。

    木桥稳稳当当,晃都没晃。

    她这才稍微放下心,一手抓着铁链,另一只手扯着羊娃,小心翼翼走在桥上。

    这一路上遇到的人,比她之前三年遇到的人都要多。

    赶牛车的老头拉着几筐黄杏,挑着扁担的大婶两个陶瓮里装满了醉枣,从他们身边经过,浓浓的酒香混合着甜枣的清香,闻到的人不禁口舌生津。

    老太太惊奇道:“这醉枣也能卖啊?咱家院子也有枣树,每年长了果子全都直接吃了,等今年咱们也学着醉枣。”

    “妈,咱家又没人喝酒,要是弄那个醉枣,还得特意去买酒。”

    “买点也行,我前些年做的药酒不够用了,刚好泡完了醉枣,让我也泡点药酒。”

    一旁挑着扁担的姜大山咂摸咂摸嘴,“说到这酒,我上次在大队长家喝过的桃花酒那叫一个香,之后咱就再也没有喝过比那个酒味道更好的了。”

    姜老头喝不了酒,喝一口就全身发烫,喘不上气,所以对于酒没什么惦记的,他现在正瞅着一个老乡挑的筐子里那绿油油的脆瓜。

    这脆瓜好啊,又能生吃,又能做菜,而且孩子们都喜欢。

    买点这个回去,吃出来的种子晒干了之后还能种,这一个瓜能传上好几代呢。

    他又转过头,一群小孩手里捧着黑糊糊的葚子(桑葚),吃得嘴周围一圈发黑。

    他们山前大队还没有人家里有种葚子的呢,山上倒是有野桑葚树,但长的葚子又小又酸,不如人家种的好吃。

    这桑葚树也就是没有种子,要是有种子的话,买点桑葚回去吃,吃完还能接着种。

    过了桥周围的人就更多了,跟着人群又往里走了没多远,就能看见一条主路上满满的都是做买卖的村里人。

    姜老太他们今天来主要是为了给姜英和她那个对象做身衣服。

    其实这衣服赵玉兰也能做,但肯定比不过那些专门给人缝衣服的手艺人,想着这是闺女一生一次的大事,不能为了省钱把大事耽误了,干脆带上布来街上找人做。

    赵玉兰带着羊娃去找裁缝,姜秋和姜老太几人则继续逛。

    姜老太看上人家卖的木头柜子,问了问价格,一个竟然要十几块。

    这一下子给姜老太心疼的不行,几乎就要把腿就走,可看着那木头柜子又觉得稀罕。

    小英的房子待几天就要盖好了,这新家里头不得添点新家具?

    小英现在在县里做小组长,手底下管着七八个人,这可是她结婚,可不能就这么稀里糊涂的算了。

    姜老太忍住心疼,又转头回去。

    这手艺人向来不缺买家,反倒是他们有求人家。

    毕竟县里供销社的家具又贵还要工业票,没有票光有钱都不行。

    集上的家具直接用钱买就行,就算人家开价要工业票,乡里乡亲的还能打打价。

    当然,让人家来家里打家具,那价钱肯定低一点,因为木匠得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