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对比
    《穿成太后的侄女》全本免费阅读

    裴良腹诽完,也顺着他视线望过去。

    这时店小二上完最后一道菜,正要退出,裴良只瞟见一眼姜清漓的‘孝顺’行为。

    他下意识道:“那菜不会有毒吧?”

    萧懿闻言,拧眉瞥向他,眸光中满是不赞同。

    裴良自知失言,但并不认为自己猜错了,他可是经验丰富,幼时他不知被迫穿了多少次姜清漓的丑裙子。

    全是她拿小剪刀自己划拉的,随便缝两针就要往他身上套。

    他那时也好歹是个堂堂小男子汉,天天穿女孩衣服成何体统!

    害得他现在都对女人有阴影了,就怕遇到一个‘姜家表妹’翻版。

    但这些不能同萧懿说。

    裴良只好道:“我可以解释。”

    然而,从他以往的行为,萧懿并不相信他能解释出一句真话。

    “裴良。”萧懿认真道,“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①

    裴良:“我不是......”

    萧懿继续打断:“没瞧见姜六姑娘父亲最后都感动得泪流满面了?”

    “若他知晓你这般诋毁他女儿,想必是不会再认你这个裴家外甥。”

    裴良彻底无语:“苏大人,这话威胁我爹还行,对我可不管用。”

    那边包厢门已彻底合上,萧懿转身离开,边走边道:“是么?我瞧着你和姜家五姑娘的婚事不错,若是再有道赐婚圣旨当会更完美些。”

    裴良闻言,忙追上道:“别!千万别!”

    为了不让自己头上再多道赐婚圣旨,裴良也只好甩锅给别人。

    “其实也不能全怪我。”裴良半真半假道,“苏大人公务繁忙,恐不知姜家在外的名声着实一般。”

    “尤其是有个杨家做对比。”

    萧懿并未觉得姜家有出格之处。

    但裴良的话倒是提醒了他。

    某些朝臣家里出个才华横溢的儿孙,恨不得满盛京宣告,姜家怎么着也不能落后。

    毕竟孝顺也是一种才德。

    翌日。

    韩氏高高兴兴回自己院子。

    “也不知昨日是哪个好心人在揽月酒楼瞧见闺女给你夹菜,还把这事散了出去。”

    “这会儿外头不少人在议论说你这颗歹竹总算出了颗好笋。”

    听完韩氏叙述完外头的传言,歹竹本竹姜实张嘴想反驳。

    却被嘴里飘出来的苦味熏得直翻白眼,泪流满面。

    这就给了韩氏机会道:“清漓确实孝顺,一大早就亲自端了杯蜜水过来,还说她昨日错了。”

    女儿嘴上一认错,韩氏就倒戈。

    姜实还是委屈。

    但他不说。

    “为了女儿你就忍忍。”韩氏又道,“如今虽不似前朝,可女子到底是比不了男子潇洒,清漓的名声是得养养,她将来是要入宫,同你不一样。”

    姜实头点到一半发现不对。

    忍着一嘴苦道:“什么叫同我不一样?”

    一听就不像好话。

    他又嘀咕,“像我怎么了?女儿肖父多好。”

    韩氏眉头一跳:“像你?招猫逗狗?还是当街同人摔跟头骂架?”

    姜实的黑历史一揭一个准。

    也就是当年韩家远在江南,消息知道慢了些,这才便宜了他。

    姜实黑脸。

    随着事儿越传越广,本就对姜家过度关注的杨家自然也没错过。

    临近中秋的家宴,杨二夫人季氏就发现了不对。

    公爹的脸色似乎有些差。

    连带着对学识才品最像他的二侄儿杨从安都下了两回脸。

    本就心细如发的杨从安自然也发现了。

    他垂下眸,眼神暗了暗。

    杨知瑜见杨从安似惹了祖父生气,刚想趁机刺挠他两句,却被杨从南先一步用一块红烧肉堵住。

    暗示他别在这时候拱火。

    结果下一刻也跟着得了一记不爽瞪眼。

    杨从南:......

    最小的杨从远最有眼色,见此直接将头埋最低。

    姜到底还是老的辣。

    看出点门道的杨大给了杨二一个隐晦的眼神。

    得到暗示的杨二:......

    最终还是颤巍巍夹了一筷子素炒往自家父亲碗碟中送。

    那个窝囊劲,看得杨献清直皱眉。

    杨二被盯得筷子一抖,菜撒了。

    杨从南反应极快。

    从看到二叔杨二突然夹菜的举动,他便猜出了大概。

    只是他不太敢相信。

    祖父何时连这点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开始计较了。

    怀揣着复杂的心绪。

    杨从南再次起筷,重新夹了一筷子素炒到杨献清碗碟中。

    杨献清依旧没有动作。

    似乎还是方才的神色没变,不过对于相处多年的杨家人来看,这就是勉强满意的意思。

    危机暂时解除。

    杨二默默松了口气。

    一旁安分的季氏这时才敢将自己跟前的汤盅推到杨二跟前,压惊。

    小辈们,除了杨从南。

    只有杨从安从几人的行为眼神中,终猜到一二。

    事儿起因并不在他。

    思及此,杨从安便当什么都不知道,继续用膳。

    对杨知瑜投过来的白眼,也继续视若无睹。

    杨二喝着妻子递过来的压惊汤,顿感松泛许多。

    同时在想,也不知母亲何时归府。

    月初杨老夫人的妹妹小王氏来了封信。

    小王氏的长孙高中后便去了南方一小县担任县令。

    期满后被调到京郊武邑县,还是做县令,但武邑县隶属京都府,也算是升迁了。

    是喜事,恰逢长孙婚期将近,孙媳妇即将进门。

    也算是双喜临门。

    小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