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集成交
    《明末之定都上海》全本免费阅读

    十月初四,邓记客栈

    瑞王府的胡公公一大早就带着人过来提货。

    周福生是中人,他带着胡公公仔细查验,确认没有任何问题之后,蓝采和等人重新把西洋镜当场装箱封好。

    胡公公把一摞银票放在桌上。

    周福生清点以后,一共是一万五千两。

    他把银票推给蓝采和,至此,算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交易达成。

    按照约定,蓝采和当即拿出三百两银票,胡公公也另外点了二百两银票,都交给中人周福生,这五百两是他应得的茶水费。

    银货两清之后,胡公公便拉着蓝采和,说还要讨教学问。

    蓝采和就把他又请到自己房间。

    到屋里坐下,斟上茶,蓝采和点出三千二百两银票递给胡公公。

    胡公公笑着接了,也不再点数,直接揣进怀里,赞道:

    “蓝道长做事爽快,以后咱们还要多来往才是。’

    蓝采和笑道:

    “看得出胡公公也是痛快人,以后少不了还要麻烦您。“

    胡公公点头:

    “一回生两回熟嘛,以后有事直接来王府找咱家。“

    又说:

    “昨天回去,咱家向王爷和王妃作了汇报,

    王爷和王妃对于蓝道长的养生理论很感兴趣,

    让咱家邀请蓝道长,有时间的话,还要到王府一叙。”

    蓝采和谦虚道:

    “王爷和王妃肯定都是博学之人,我可不敢班门弄斧。

    不过我正在编写一套教材,完成以后,

    届时一定送到王府一套,请王爷和王妃斧正。”

    这个事,胡公公倒没有强求,紧接着,他又聊起太极拳。

    原来瑞王朱常浩和王妃刘氏对于这套拳法,也很是钟意,就问了胡公公好多问题。

    胡公公有的知道,有的就回答不上来,所以今天他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

    蓝采和把太极拳的基础理论和他仔细讲了,又把练习过程中的气息和动作的常见问题做了讲解和纠正。

    胡公公学得很认真,理解得也很快,又交流了一个多小时,才拉着西洋镜告辞而去。

    看他离开的步伐,俨然已经有了一些太极高手的派头。

    折腾这么多天的大买卖终于做成了,蓝采和自然是十分高兴。

    虽然说大明朝工业落后,不懂得玻璃制造,但凭着区区一面穿衣镜,就换来这么厚厚的一沓子银票,还是很有些不真实感。

    当然,他也知道,在汉中,这种大额交易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毕竟市场太小了。

    除非是跑到江南。据说南京和苏州的有钱人很多,这种大买卖,在那边一年也许能够多做几回。

    一般情况下,市面上能够接受的,多半还是巴掌大小的小圆镜子。

    那样的尺寸,也就能卖一两二两银子吧。

    当然,还是要比制造铁器赚钱得多。

    无论如何,玻璃制品都会是日后一个非常来钱的门类。

    晚饭是一桌顶级宴席,真正的山珍海味。

    邓通非常眼红周福生这一票生意就赚到了五百两银子,老早就张罗着让周福生请客,王启年也跟着起哄,周福生拗不过面子,只好答应今晚摆一桌。

    开席之前,正好王启年的大舅哥带着儿子来访,他们与邓通周福生都是熟人,刚好凑在一起。

    这父子俩都在知府衙门做事,父亲叫张肇伦,儿子叫张铭,就是王启年所说他在官府的内线。

    但这爷俩既不是官,也不是有编制的吏员,只是在知府衙门时间长了,人头熟,业务也熟练,算是长期的临时工吧。

    很多小吏都是四处钻营,四处吃拿卡要,结果落下个坏名声,很难长期在官府混下去。而张肇伦为人圆滑,口碑颇好,很多人都把与官府的交道委托他去办理,最后不管事情办得成与不成,张肇伦都能把相互关系维持得不错,这是他的过人之处。

    蓝采和见张肇伦父子都穿着深蓝色的细布长衫,浑身上下收拾得干净利索,一尘不染,很有后世公务员的派头。

    张铭长得白白净净,还有些腼腆,给蓝采和留下的第一印象不错。

    随口问起他在衙门里哪个部门供职,张铭道:

    “我在照磨所,父亲在经历司。”

    见蓝采和一脸的茫然,便又解释道:

    “经历司主管往来文移之事,

    照磨所掌管勘磨卷宗等事,就是复核督察之类。“

    蓝采和还是不大明白,但也不再多问,害怕言多必失,平白丢了面子。心想这个经历司多半相当于后世的市政府办公室,照磨所嘛,可能是审计局之类吧。

    众人团团围坐,颇为热闹。

    邓通率先发言道:

    “这些天,在座各位为了这笔交易出了大力,都辛苦了。

    周大财东为了感谢大伙的帮忙,特意斥巨资,

    吩咐敝店准备了这一桌宴席,表达一下他的心意。

    大家一定要吃好喝好,不能辜负周大财东的一番盛情。“

    大家纷纷向着周福生拱手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