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演讲者之角
    《莉齐娅的婚约[综名著]》全本免费阅读

    很快到了海德公园,两位绅士在马车边将女士们扶下马车。

    今天阳光很好,风有点大,吹着小姐们的衣裙。

    莉齐娅拥紧了披肩,莱克看出来她有点怕冷,不动声色挡在了有风的一旁。

    奈特先生步子很快,他在前面大步地走着,泰勒小姐们雀跃着听他讲着赛马会。

    莉齐娅更喜欢慢慢地散步。

    她看着这熟悉的景致,不住地想到去年看到的海德,和上辈子的海德。

    大概再过十几年海德公园就会对公众开放,不像现在只对于有身份的人,会热闹上许多。

    莱克先生跟在她的身侧。

    “先生,您要陪我这个小姐慢慢地走吗?”

    她抬起头笑道。

    “我能说我是喜欢慢悠悠地散步吗?”

    亨利.莱克示意着伸出手,莉齐娅挽住他的胳膊。

    “好吧,那我们现在能聊聊音乐和莎士比亚了。”

    弗兰克.奈特走的快,和他们距离刚刚好,也不是太远。

    他是个常住在伦敦的公子哥,小时候就在伦敦长大,和泰勒姐妹有更多的话题。

    “好的,小姐。”莱克先生微微侧头,“这样我们可就有太多的时间能讨论这些了。”

    “我得先问,小姐,您最喜欢什么音乐,就像我们听到的贝多芬吗?”

    月光?莉齐娅刚想说,想起现在还没有这句德语词的评语。

    “您觉得的呢,先生?”她笑吟吟反问道。

    “第十四首奏鸣曲。我斗胆认为,您对它没有偏爱,但这首曲子那时能表现出您的心境。”

    “您演奏的很好。”他毫不保留地赞赏道,“技巧不俗又极具情感。它就像黑暗中湍急的小溪一样。”

    “最后转成了暴风雨。”莉齐娅喜欢他的形容,没有跟他描述月光——这个充满浪漫主义的形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月光仅仅是个显著的概括词罢了。

    莉齐娅知道他想问更多,关于她为什么会有那么郁愤不满的复杂倾诉。

    但是他没有多问,保持着一位绅士的礼节。

    “我总是觉得贝多芬他的情感我没法承载,太激情澎湃了些,但是我会很乐意用他表达。”

    显然这位先生对贝多芬也没太大感情,“我想我会更喜欢在音乐会上听到他。”

    “交响曲?我也是如此。”莉齐娅觉得有些东西是共通的,即使隔了百年的距离。

    遗憾的是后几部还要等些时候。

    “那么小姐,我现在有幸知道,您的偏爱是什么吗?”

    莉齐娅看着远方的景色,形形色色的行人,高高的礼帽和漂亮的裙摆。

    她沉默了,她能说是肖邦或者德彪西吗,她总不能说是啊,他才出生两年,再过十几年您就能听到他的大名啦,没准还能跟我去音乐会呢。

    至于德彪西,等我们快死了还不一定呢。

    她突然好奇这位先生对印象主义的看法。

    如果莉齐娅一时冲动,身边正好有一架钢琴,她可能会坐下弹奏一支幻想即兴曲,告诉他这就是肖邦。

    但是不能,永远不能。

    她只能平复好情绪,抬起头露出微笑,“如果我说我喜欢巴赫或者莫扎特,先生,您相信吗?”

    莱克先生的灰蓝色眼眸,杂糅着一种很奇妙的,纷乱的色彩。

    “不是完全,但我相信您喜欢。”

    但不是最喜欢。

    亨利.莱克觉得这位小姐很特别,她身上有太多的神秘,她就像个谜底一样。

    “作为回应,先生,我想我该问您你喜欢什么?”

    “我想这也许会被看成奉承,但我不得不说,小姐,我也喜欢巴赫和莫扎特,尤其是莫扎特,这很正常,离我们很近而且有所成就的天才。然后我就该为我们有一样的爱好,感到害羞,并且失去理智傻笑呢。”

    他凑过来应景地笑了一下。

    “莫扎特?”莉齐娅觉得没有人会不喜欢莫扎特,即使是弹琴的人。

    很难弹虽然,痛并快乐着。

    肖邦是巴赫和莫扎特的追随者。

    莉齐娅也很喜欢巴赫和莫扎特,她只是不爱弹,所以给了这样的回答。

    “先生,您琴弹的好吗?”

    “怕是没您好,小姐。”

    莉齐娅不掩饰骄傲,“我敢说,普通人中没有人琴弹的比我好啦。”

    她说起这个,眼中是始终的光芒,她到了让自己骄傲的领域。

    “不过我经常会弹它,闲暇时候弹琴是个不错的爱好,虽然现在人们多半觉得适合女士,男人就应该去骑马射击,做些运动之类。”

    莱克先生压了压帽檐。

    “我很赞同先生,我一向觉得情趣上的爱好是没有男女之分的。”

    “由于我会弹琴,所以很难不喜欢莫扎特,每次就像是个挑战。”莱克先生耸了耸肩。

    “那我就不同啦,我经常因为弹它皱眉。”

    “这是当然,因为小姐,您知道的,毕竟我对自己没有太多要求。”

    两个弹琴者相视一笑。

    莉齐娅很能理解,莫扎特的明快简明,很符合莱克先生轻松愉快的风格。

    她不意外听到这个最喜欢的回答。

    莫扎特是个天才,但始终像个孩子,他柔软的内核中包裹着痛苦,却以快乐表现而出。

    亨利.莱克先生,果然也是个内心复杂但外表简单的人啊。

    他们没有继续关于演奏谈论下去,毕竟都不是专业的音乐家。

    “我喜欢莫扎特的歌剧。”莉齐娅转而说道,他的钢琴曲也正像歌剧一般。

    至于肖邦的像诗篇,德彪西的则像画作。

    她一向喜欢这些比喻。

    他们讨论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说起里面的咏叹调,二重唱。

    并约定着等伦敦歌剧院上映时,一同去看。

    莉齐娅感慨莱克先生没有接触更后世的剧作,他一定会喜欢它们的。

    这个时代的上层阶级,在艺术上的喜好是共通的,他们不必为生计烦恼,只要愿意了解就能成为一个博学多才,很有趣味的人。

    聊到戏剧,自然而然说到莎士比亚。

    讨论完常见的那些,又说到十四行诗。

    既然都到诗歌了,离不开贝奥武夫,乔叟蒲柏。

    加了点歌德席勒,还有现在流行的拜伦,稍早一点威廉.布莱克,再到华兹华斯,柯勒律治。

    莉齐娅总忍不住说雪莱济慈,可惜这个时候他们还没发表那些让他们举世闻名的诗歌。

    至于象征主义,魏尔伦兰波,她从未想过有任何提起的可能。

    莉齐娅发现莱克先生是相对于新古典主义的审美风格,很符合现在的品味(因为摄政时代对于他他来说就是现代),也喜欢更久远点的审美,但他对于一些更超前的,比如浪漫主义拜伦之类也并不否定。

    他很能接受许多,非常包容好学,莉齐娅只痛恨他们隔了一百年的距离。

    他们还要说上更多,聊些小说散文之类。

    奈特先生却回头说他们走的太慢了,笑着让他俩加入了大队列中。

    奈特先生一群人为了多走一会,决定从东北角的拱门进入。

    莉齐娅印象中,那附近是演讲者之角。

    正如其名,是公众们自由发表演说的地方,垫几层肥皂箱就可以站在上面慷慨陈词,所以又被说是“肥皂箱上的民主”。

    只要不攻击王室,不进行人身攻击,人人都能上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民族解放,是社会主义还是自由主义。

    在她的年代,这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