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明朝的那些人那些事儿(六十八)
    【朱由校,明朝第十五位皇帝,年号天启。他当政时期,党争已经是相当激烈,东林党和魏党斗的你死我活,而咱们的天启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专注在木活上。所以啊人们对这位皇帝的第一印象不是他有多昏庸,而是那是个木匠皇帝啊!】

    【接下来就让咱们走进这位木匠皇帝的人生吧!由于他的父亲泰昌帝朱常洛不受万历帝的喜爱,且十分短命,打小就没人关心他的学业,以至于他长那么大,哪怕他登基了,当了皇帝,文化程度却是非常的低,说是目不识丁也不为过,所以他又有了一个外号,人称“文盲皇帝”。】

    朱元璋:“……”

    他就是农民出身,也不至于目不识丁啊!

    朱翊钧:“……”

    在万朝面前,这脸丢大了。

    先前一个不受宠的儿子搞了三个疑案,以致他皇室颜面无存,如今一个孙子还是个没文化的,这也太……

    不管怎么样,他再是不喜欢哪位皇子皇孙,他们的学业也不能丢下。

    朱常洛:“唉!”

    儿子啊!是为父对不起啊!

    不过你这文盲皇帝,总比他这一月皇帝好吧!

    【从古至今,四百多位皇帝,千奇古怪的亦不在少数,天启帝朱由校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当然作为文盲皇帝的他也闹出过不少笑话。】

    【作为皇帝,总要批奏折吧!可是不识字的皇帝怎么能批改奏折呢!于是乎他想了个办法,让随身太监将折子中的事务念给自己听,然后再由自己去决断。】

    【天启帝所在的大明朝已是日薄西山,叛乱更是时常发生,有一次江西抚军平定了一次贼寇,事情解决后,就上了一份捷报请功。为了体现他们的辛苦,整日东奔西跑,不曾懈怠,主笔之人在这份捷报中加了一句“追奔逐北”。】

    【结果当时负责给天启帝念奏章的太监名为何费,自身的学问也不精,将“追奔逐北”愣是给念成了“逐奔追比”,还自以为是的给天启帝翻译了一遍。】

    【他把逐奔”翻译成了“追赶逃走”,而“追比”更是成了“追求赃物”。可想而知天启帝当时听了会如何的愤怒?他不仅没有奖赏辛苦的江西抚军,反而罚了他们的俸禄。】

    江西抚军:“……”

    他们一场辛苦却成了倒贴。

    万朝之中皆愣愣,这也太搞笑了吧!

    万历帝更是捂脸,他不是很想承认有这样的孙子。

    而泰昌帝只觉凄凉,养不教父之过啊!他儿子的学识,皆是他这个父亲所误啊!

    【还有一次,扶余、琉球、暹罗三国派使臣前来大明进贡,三国使臣皆带来了当地奇珍,并在金殿之上,毕恭毕敬的将进贡的奏章献了上去,只为了让大明君臣看到他们的态度,他们在奏章之中还特地采用中文书写。】

    【可惜当时接过奏章的太监是魏忠贤,而魏忠贤虽是一个狠人,但是他也大字不识一个,于是他立马把奏折给了天启帝,天启帝还当是外交交涉书,若有其事的看了一会后,站起身来,气愤的将奏章扔到了地上,并说了一句“外邦小国无理至此”,转身便拂袖离朝。】

    万朝中人继续愣神。

    君临天下的皇帝目不识丁?权倾朝野的魏忠贤同样目不识丁?

    莫非就是这同样的属性,让他们混在了一起。

    朱由校:“有这事吗?”

    他怎么不记得。

    魏忠贤:“有这事吗?”

    他也不记得。

    但是此次天幕之手,他怕是危了!

    【其实啊,天启帝真的是目不识丁吗?主播却是不见得,而后世也曾有人推翻了这一说法,最最明显的证据便是他的异母弟弟崇祯帝朱由检,可从来没有人提起过崇祯帝是个文盲啊!】

    【而既然崇祯帝都接受了一定的教育,作为长子长孙的天启帝又怎么可能真的大字不识一个?】

    朱由检:“……”

    他刚就想说了,他的哥哥不是文盲!好在天幕也纠正了,不然他真替他那哥哥叫屈。

    朱翊钧:“……”

    他就说嘛!他皇家的儿孙怎么会没文化?就算他不够关心,但该有的教育还是会有的啊!

    朱常洛:“……”

    朱常洛灰败的神色瞬间好了很多,天幕真的是太黠促了,他儿不是文盲,他没有对不起他儿啊!

    【谣言止于智者,天启帝是否是文盲有待另说,但是天启帝喜爱木工,那却是不铮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