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明朝的那些人那些事儿(五十一)
    【就这样,朱棣华丽丽的蜕变成功,从明太宗变成了明成祖,后世也多以成祖称之。】

    【说来也有趣,这事过后,一场大火席卷太庙,有人便幸灾乐祸啊!称是不是永乐大帝不满成祖之称,在天有灵,故在太庙放了一把火,以发泄自己的不满。】

    朱棣:“……”

    不满是必然的,但他没那么幼稚,放火?若是殃及池鱼,毁了祖宗牌位该咋办?

    他若真在天有灵,定会降一道雷,劈死那个不孝子孙—大聪明朱厚熜。

    朱高炽:“……”

    他也不满好嘛!他兢兢业业,不敢有半分懈怠!结果死后还不能安详!他才是那个最愤怒的好嘛!凭啥不是他放的火?

    【“大礼仪”事件的大获全胜,让嘉靖帝大权在握,而他继位之初,也是励精图治,力革时弊,他重新录用正德年间因为直言进谏而获罪不用的诸臣,减免赋税,诛杀钱宁、江彬等奸臣,并释放内苑的珍禽异兽,令之后不得进献。】

    【在政治上,他勤于政务,整顿朝纲,推行新政。裁抑司礼监的权力,撤废镇守太监,严肃监察制度,严分厂卫与法司职权。重视任用张璁、夏言等贤臣,他还吸取了前朝宦官当权乱政的教训,对宦官严加管束,中央集权得到复兴和加强,使朝政为之一新。】

    朱元璋:“这皇帝听起来不错啊!”

    就拿太宗改成祖吧!那他也是孝顺啊!且很有自己的主见,没有人云亦云,这样的皇帝不该有一番大作为吗?

    可为何就沉迷于丹药呢?还成了赫赫有名的“道士皇帝”?

    秦皇汉武的例子还不够让人警醒吗?后人为何还要如此前仆后继?

    朱棣:“前期不错!奈何……”

    虽然他对于成祖之事耿耿于怀,但也不得不承认,他前期还是不错的,可惜后期太过拉垮……

    【除此之外,嘉靖帝还对外戚世袭封爵的制度作了变革,自他之后成为永制。嘉靖帝改掉了承袭爵位制度,已经封爵的贵戚只令其一人终身,其子孙不得再承袭爵位。今后哪怕是皇亲、驸马,都不得有此例外。】

    外戚专权古来有之,若如此也可避免家族势大,这项制度不错,或许他们也可改革一二。

    不少有为之君听到此,想着那些势大的外戚,默默的琢磨了起来。

    【还有,他对赋税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实行“一条鞭法”制度,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一条鞭法”的实行绝对是深远的,他上启唐代的两税法,下也只有雍正帝实行的“摊丁入亩”能相提并论。】

    雍正:“谢谢夸奖!”

    而嘉靖前期的朱厚熜有些得意,这都是他的功绩啊!

    被天幕认可了,怎么有点小开心啊!

    至于后期什么沉迷仙丹啊!那将不会是他了!

    其他各朝各代该记录的记录,该借鉴的借鉴,总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看看那些好的政策能不能为他们所用。

    【在文化上,嘉靖帝整肃科举,倡行三途并用,整顿学政,人才教育这一块他也是抓的紧。】

    【所以在明世宗执政前期,文化、科技空前的繁荣,史称“天下翕然称治”,资本主义也开始萌生。】

    又提到了这个资本主义?

    各朝各代若有所思,琢磨着是否可行?

    【然可惜,好景不长,到嘉靖中期就不行了,边防费用日益增加,朝政也开始腐败,最主要的是皇帝的心态不对了。】

    【嘉靖帝没有了积极进取的心,取而代之的是奢靡与享受,大兴土木,迷信祷祀,各个行业迅速凋敝衰落。】

    【他梦想着长生不老,修道馆,设斋醮,炼仙丹等等,不都要大量的金钱,朝廷的朝政不就入不敷出,岌岌可危了,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

    【于是乎,嘉靖一朝贪腐之风起,可以说嘉靖帝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扩大自己的小钱包,到了公开捞钱的地步。】

    洪武年间。

    朱元璋又怒了,他以为自己已经心如止水,儿孙的事他管不着,也没必要生气。

    奈何听到这,他还是怒了。

    他平生最恨什么?贪官污吏?他之一朝,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贪官污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