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那些年的文人才子(三十)
    【辛弃疾不仅将叛徒押回了临安,还顺手策反了金国万余名士兵归宋,一时之间,轰动宋金两国,成一时传奇也!就连赵跑跑都不吝夸赞了两句,而后来的辛弃疾回忆往事,也不禁感叹:“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赵构:“天幕欺人太甚!”

    他做了什么?老称他赵跑跑?一看就不是什么好的名头?

    至于辛弃疾,若真有大才,给他个官便是,若真能替他抵挡金兵,给他个大官也无妨,只要不是第二个岳武穆就行了。

    秦桧眼神漂移,心中却是石头落地,他这位官家大抵是真的想杀了岳飞,大抵真的想偏安一隅,只要他逍遥快活的日子不变就成,就不知道这位叫辛弃疾的能不能为他们所用?

    【一战成名,血气方刚的辛弃疾,此时正是豪情万丈的时刻,他想着一举捣毁金国,想着收复失地,指日可待,那可真的是年少轻狂啊!想想岳武穆花了十年,可最终依旧功亏一篑,收复河山岂是那么容易的,但是他那一腔爱国热血,是真的很好。】

    辛弃疾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想想还不行吗?靖康耻,犹未雪。但凡经历过靖康之耻的有志之士,哪个不想着收复河山,报仇雪耻,他知道不容易,但是坚持终会有回报的。

    顿了顿,辛弃疾想到天幕提到的赵跑跑,叹了一口气,只要没有人扯后腿。

    【按理说,辛弃疾的想法是好的,毕竟当时士气高涨,正是北伐抗金的好时机,可那些保守派并不那么认为啊!以和为贵,他们只想着岁月静好,不想招惹战事。所以说啊,辛弃疾这所托非人啊!主播可以这么说,此时南宋的朝廷,上至君王,下至文臣,都想着求和保平安,只有少数的武将在据理力争,奈何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武将被压制的死死的。】

    辛弃疾颇感无奈,天幕这话说的,他不投靠朝廷,投靠谁?他也没得选择啊!

    想到这,辛弃疾有些沮丧,他大宋之君就不能来一个强硬一点的君主嘛!一味的想着屈辱求和,他大宋的百姓何时才能得见天日啊!

    赵匡胤:“……”

    有被影射到,莫非真的是他错了?赵匡胤再一次反思,弱宋之名莫不是就因他“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