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激烈反驳众官员!你们就是无能!
    《穿越大明我殖民全世界》全本免费阅读

    陈寒继续说:“我们治理百姓,是想运用所学知识,让他们遵守朝廷规矩。”

    “但如果我只是提升商人的地位,只是鼓励百姓经商。”

    “结果发现商人和百姓的素质降低,难道不是说明我们的引导失败了吗?”

    陈寒无奈地表示:“如今大明王朝的官员不知怎么了。”

    “天天骂商人是卑鄙小人。”

    “天天说商人上不了台面。”

    “但同时又抱怨自己的俸禄太低,生活太苦。”

    “不能像两宋时期官员那样,享受风花雪月,大鱼大肉的生活。”

    “我们大明的官员很矛盾,一方面贬低商人,一方面又渴望天上掉馅饼改善生活。”

    “一边鄙视金钱,一边又对它着迷。”

    陈寒的言论让许多官员感到不悦,尤其是那些自称清流的官员。

    他们立刻站出来质问:“陈寒,你要为你的言论负责,谁痴迷于金钱,谁期盼天上掉钱?”

    “如果你不解释清楚,我们不会轻易放过你。”

    “别以为你救了多少灾民,你现在就能口无遮拦。”

    “别以为我们拿你没办法。”

    “你别忘了,大明还是那个大明,不是你想改变的那个大明。”

    “不是你想让它成为商人的大明。”

    “大明王朝应有的法律和骨气,必须保持。”

    “绝不能因为贪图钱财,就让商贾进入朝廷。”

    “宋代的时候,文官确实过得很富裕,我们确实感到羡慕。”

    “但是那时候,宋朝用金钱贿赂敌人来求得安宁。”

    “这样的事情,绝对不能在我大明王朝重演。”

    “你是想让我大明从此丧失军事力量,只让百姓追求物质利益吗?”

    这位文官是国子监的,此刻他的言辞十分尖锐。

    他暗示,如果陈寒这么做,大明王朝将失去骨气。

    听到这话,陈寒立刻觉得自己很无辜,大笑起来:“看来我的话确实触动了某些人的敏感神经。”

    “我大明绝不会像宋朝那样,用金钱换取和平。”

    “看那边,钢铁厂、水泥厂、玻璃厂、红砖厂和纺织厂,光是纺织厂,就能让大明的棉被棉衣价格下降九成。”

    “让每个大明百姓都能买得起保暖衣物,还能用钢铁制造更多强大的武器。”

    “想象一下,我们的士兵手持最锋利的兵器,身着最暖和的衣物,在严寒中与鞑靼人和其他异族战斗,不再受冷,这不是好事吗?”

    “从今往后,大明的土地都将变为水泥路,路上不再泥泞,不会再因雨天延误行程。”

    “军队和粮食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这不意味着我大明会变得更强大吗?”

    陈寒说完,朱元璋也在龙椅上笑道:“确实如此,各位大臣还有什么意见吗?”

    朱元璋这么一问,他们必须站出来表态。

    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利益,还有他们的子孙后代。

    关系到他们多年爬上来的地位。

    虽然他们是通过科举考试上来的,但有人的地方就有关系网。

    只要他们现在是高官,他们的后代就算只是秀才,也能进入衙门。

    在衙门里步步高升,有关系的人比没背景的人走得更稳。

    所以,如果陈寒的计划实现,商人地位提高,

    将会威胁到他们读书人的地位。

    甚至他们从陈寒的话中听出,他将开设各种学院,学院培养的学生将来可能成为官员,因为已经有了迹象。

    现在,陈寒的手下张静斋莫名其妙地就被朱元璋提拔为正七品的郎中。

    这还是在京官,如果是外地官,要爬到这个位置,得花一辈子吧?

    既然已经有了苗头,文官绝不会让陈寒的道路如此平坦。

    “陈大人,您是否考虑过,如果商人真的进入朝廷,”

    “他们富可敌国,科举时只需贿赂官员,便能让自家孩子一跃成龙。”

    “你若提升这些商人的地位,他们将来在政界将更有话语权。”

    “他们呼吁提高商人地位,减轻对他们的限制,允许他们四海为家,你如何阻止?”

    “你现在高调让商人涉足百姓必需的技术,难道你想让天下人日后都依赖这些商人?”

    陈寒朗声笑道:“如果你这样想,我倒有话要说。”

    “你们只是想让高官子弟无需任何考核就能平步青云?”

    “多少高官子弟纨绔无能,却依然能在官场如鱼得水。”

    “这种现象,你可曾正视过?”

    官员怒斥:“你这是狡辩!”

    陈寒反问:“难道你的警告不是危言耸听?”

    陈寒此言一出,不少官员面露愠色。

    有官员提出:“自古商人地位卑微,自有其道理。”

    官员们显然低估了陈寒在辩论中的表现和智慧。

    无论他们说什么,陈寒都能立即反驳,使官员们颜面尽失。

    朱元璋目睹陈寒舌战群臣后,颇为满意。

    朱元璋这位皇帝是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

    就像他推行大明宝钞,为的是战争时能更顺利,不必增加百姓赋税,便大量印刷货币。

    他清楚滥发货币的弊端。

    但为了战争,他选择暂时忽视这些后果。

    现在,看到陈寒能以更文明、更合理的方式像印钞一样为他赚钱,朱元璋怎能不动心?

    他确实动心,但是否实行还得看文臣武将们是否同意。

    如果他们都反对。

    而陈寒找不到让他们心服口服的理由。

    朱元璋也会选择放弃。

    因为他明白,身为皇帝,如果没有大多数大臣的支持,他只是一个光杆司令。

    而如今,陈寒似乎能解决这个问题。

    陈寒这个人对规则不感兴趣是出了名的。

    他乐意打破这些条条框框。

    尤其是那些读书人设定的框架。

    于是,朱元璋给了陈寒最后一次机会,让他来说服这些读书人。

    “你说这么多好处,对百姓,对商人,都很好。”

    “但对于官员,又有何益处?”

    陈寒就需要这样一个能配合他演出的角色。

    陈寒接着说:“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我们大明官员的薪水一直很低,以至于大家都感到不满。”

    “这背后是有原因的。开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百姓生活普遍困苦,这是不得已的状况。”

    “但现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陛下和各位官员的励精图治,我们的大明王朝已经繁荣起来。”

    “百姓的生活也逐渐好转,如果还让官员们拿着微薄的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