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皇帝的警告!功德碑落成!
    《穿越大明我殖民全世界》全本免费阅读

    \"锦衣卫指挥使蒋大人到!\"

    听到外面的通报,陈寒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他知道锦衣卫必然知晓自己派骆秉堂去晋商商会一事,令他惊讶的是,送货之人竟是蒋瓛。

    这可是锦衣卫的指挥使。

    看来老者是要给他一个下马威。

    蒋瓛面带寒霜步入屋内,见到陈寒,冷笑道:\"陈御史所需的,我亲自送来。

    \"

    他打开一个不大不小的包裹。

    骆秉堂并不知情,锦衣卫送来的是什么。

    他还纳闷,为何深更半夜,堂堂锦衣卫指挥使会亲自送来东西。

    \"大人,您务必珍视,尊上已授权,您无需事事禀报,可自行决断。

    \"

    陈寒听见蒋瓛的话语,莫名感到一股微妙的危机感。

    无尽的权力滋生无尽的猜忌。

    老者并不倾向于放手权力。

    他派遣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前来,显然是暗示,在那一百零八项事务中,锦衣卫的耳目无所不在。

    对此,陈寒并不介怀。

    他关心的是,老者对待自己的态度似乎愈发微妙起来。

    蒋瓛交付物品后,转身即走:\"不必相送,你们继续商议,本将告辞。

    \"

    他的来去如风,令商务司的大厅里众人措手不及。

    陈寒接过包裹,轻轻一笑。

    心中暗想:也好,锦衣卫虽剥夺了自由,但能迅速传达并执行命令,这一点值得赞赏。

    此刻,他最需要的就是时间,而锦衣卫恰好帮他节省了不少。

    \"骆秉堂,取你所需,复制一份给那些商人。

    \"

    陈寒直接交给了骆秉堂。

    骆秉堂满头雾水。

    哎呀,何时我竟有这般地位,竟让锦衣卫指挥使深夜亲送?

    \"给我的?\"

    骆秉堂不敢置信,待他打开,顿时瞠目结舌。

    浏览一番,发现两份文件。

    一份是织染局去年丝绸用量的详尽记录,包括皇家衣物所用材料,赏赐外邦的数量,一清二楚。

    甚至记载了江南织造局现存的丝绸数量,以及下属的丝绸工坊数目,列得明明白白。

    另一份则是铁冶局批准调动铁矿石和生铁的许可文书。

    这...这...

    骆秉堂惊愕不已。

    这正是他上午与商人协商妥当的事,也是大人行动不可或缺的手续。

    原以为即使大人的手腕通天,也要数日,未料锦衣卫指挥使当晚便送来。

    \"惊讶了吧,以后言行都要谨慎,说不定我们周围就有锦衣卫的眼线窥视。

    \"

    \"这就是下马威,让你明白,无论你说什么,很快就会传入陛下耳中。

    \"

    \"震慑吗?\"

    陈寒望向骆秉堂。

    骆秉堂满面冷汗:幸亏在晋商商会没说错话,否则今晚可能就被锦衣卫悄然除掉。

    陈寒轻拍他的肩膀,回到大厅,继续展示钢材与普通铁的区别。

    众人看过后,无不感到惊奇无比。

    在家乡时,怎能见识到如此奇妙之物。

    他们都觉得来京城一趟,真是大开眼界。

    两个时辰转瞬即逝,当陈寒展示出那两块紧密结合的砖块,众人方知他所言非虚,这两块砖确实如胶似漆,无法分离。

    \"真是奇妙无比!\"

    \"没错,就像长在一起似的。

    \"

    \"比糯米浆的黏性还要强。

    \"

    陈寒望着他们惊叹的眼神,提议:\"明日你们就把这些展示给世人,我想功德碑明日就能完工,届时定会人潮涌动,你们可在功德碑揭幕后,向民众宣扬一番。

    \"

    商务司的士子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

    次日,伴随着连绵不断的鞭炮声。

    微服出行的朱元璋又一次见识到了新颖的场景。

    陈寒安排的商务司士子们首先简要介绍了功德碑的外观。

    这功德碑高达五丈,宽三丈,矗立在功德楼前。

    待功德庙建成,功德碑便置于庙门左侧。

    碑身由一只巨大的赑屃承载。

    正面刻着捐赠者的名字和商号,以及捐款数额。

    百姓们看到顶端的名字——林德贵,晋商商会会长,捐赠五万贯,无一不惊叹不已,纷纷竖起大拇指。

    \"太好了,每一个名字都让人肃然起敬。

    \"

    \"是啊,以前总说商人狡猾,但在大义面前,他们同样不含糊。

    \"

    \"的确,以后不能再误解这些商人了。

    \

    "

    \"有些商人还是值得尊敬的。

    \"

    朱元璋在人群中,捻着胡须,暗自思量:干得好,这件事你办得很出色。

    他注意到,尽管商人捐赠了大量钱财,但功德碑立起后,他们依然满心欢喜。

    林德贵等商人更被推上戏台,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

    尽管见惯了大风大浪,面对众多百姓的围观,他们仍显得有些羞涩。

    但他们还是表达了在灾难面前,每个人都有责任的主题,甚至建议今后的救灾活动中也应举行类似的募捐仪式。

    朱元璋被背后突然伸出的手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原来是陈寒站在他身后。

    \"你再这样悄无声息地站在我身后,下次我就让锦衣卫砍了你的手。

    \"朱元璋没好气地说。

    陈寒朗声笑道:\"陛下,您独自出宫,身边连个护卫都没有,就不怕刺客吗?\"

    \"你这张乌鸦嘴,不会说话就别开口。

    \"朱元璋嘲讽道,然后又说:\"不过你这水泥红砖确实有意思,真能如你所说,让大明的道路都铺上,雨天不再泥泞,道路畅通无阻,且耐用几十年?\"

    朱元璋神色庄重地发问。

    \"陛下……\"

    朱元璋抬手制止他:\"在外头别称呼咱为陛下,免得泄露身份。

    \"

    陈寒马上改口:\"那叫您老人家,行吗?\"

    \"行!\"

    \"老人家,您现在亲眼所见,可以亲自去试一试,感受一下。

    \"

    \"这水泥铺成的道路。

    \"

    \"确保路面平整无颠簸。

    \"

    \"不怕雨水冲刷成泥泞,不会有尘土飞扬。

    \"

    \"将来即使北伐,运输粮草走这样的路,至少在运输途中能节省一半的时间。

    \"

    \"路上损耗的粮食也会减半。

    \"

    \"这可是个一本万利的好主意。

    \"

    朱元璋听后确实欣喜,但随即疑虑重重:\"你说的这些,咱也思量过,不过你真能实现?\"

    \"那如果我做到了,您老人家准备给我什么奖励?\"

    朱元璋回应:\"输赢之事,咱俩合作多次,又是君臣,你怎好意思向咱这老头子索要东西?\"

    陈寒微微一笑:\"那如果我做到了,您能否保证以后,我在与文官争斗时,您不再袖手旁观,不再煽风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