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 2 章
    《人在古代,种田养崽》全本免费阅读

    姜禾双手撑住床榻,才勉强没有被撞翻。

    这孩子中气十足,这一声“娘”,声音嘹亮高亢,在姜禾脑子里转着三圈,震得她头皮生疼。

    他喊她什么?

    娘?

    姜禾惊恐地看向那扒着她腿的孩子。

    她生得出这么大的好大儿?!

    这三个都是她孩子?! 三娃妈竟是我自己?!

    小孩早就哭得忘我了,眼泪鼻涕全糊在了姜禾的裙子上。他哭着哭着还往下滑去,眼看着膝盖都要点地了,姜禾不顾上别的,只得先一把将那孩子捞起来。

    她想抬手给他擦一把眼泪,可谁知这孩子睁着泪汪汪的眼睛看了她一眼,“嗷”了一声,便抱住了姜禾的脖子,趴在她肩膀上呜咽。

    姜禾只好单手揽着那孩子,防止他再滑下去。

    她再抬头时,才发现屋内其它三人都惊异地看着她。

    “孩子们都在我家吃过啦。小禾啊,你可算是想开了!”

    梁姨激动地抹了抹眼泪,感慨道:“这动乱已经结束了,日子就要好过起来啦。你不要听村里那几个多嘴的胡说,我儿子都说了,这还有好多将士在回来路上呢。你家小顾瞧着就不一般,说不定是跟着去打那匈奴人老巢去了!”

    小顾,就是救姜禾回来的农人顾沛。

    梁姨满脸怜惜地摸了摸那小姑娘的发髻:“你和这几个孩子确实是过得不容易,但能在战乱里碰上,都是有缘分的。你也别老不理他们啊,都是一家人……”

    姜禾有些错愕的张着嘴,小心翼翼消化着梁姨话中的信息。

    这沉默却叫梁姨有些误会了,她苦笑了一声:“哎呀哎呀,我这又多嘴了。”

    梁姨大儿子小时候掉进河里,是叫姜禾的男人小顾救回来的。

    而姜禾刚来村子的时候,曾经教过村里孩子识字。她家小儿子就是在那个时候学会认字的,战乱刚结束,在京城里得了一份差事,因为识字工钱比旁人多二成。

    因此,当姜禾这几日病倒后,梁姨直接叫了三个孩子去她家吃饭。这几个孩子虽不是小顾亲生的,却都是好孩子。

    只是姜禾……她人不坏,可还是傲气了点。她眼里的抑郁和苦闷,半生扎根在农田里的人永远没办法理解。总是叫人不知道要怎么跟她相处。

    梁姨暗自摇了摇头,端起砂锅就要往外走去,这突然一下的沉默让她的动作都拘谨了不少。

    她嘴里碎碎念叨着:“肯吃饭了就是好事,凡是还是得一步一步来!我先回去和我家那口子说道说道去。”

    在梁姨转身之时,姜禾扬声喊住了她:“梁姨!”

    “谢谢您。”

    村里人其实很少说“谢谢”这两个字。

    太过于严肃郑重了。

    梁姨怔了一瞬后,才连声应下。连离开时的脚步都因为无措而有几分慌乱。

    姜禾目送她离去,叹了口气。

    若是没有梁姨的帮助,原身可能已经饿死了。

    原身这宁愿自己躺着饿死的脾性,估计做了不少遭人嫌的事,也实在是难为这些平日多照顾她的朴实村民们了。

    只是这一次又一次的,再淳朴善良的人,也会有耐心耗尽的一天。她怕是已经成了村子里人见人恶的存在了。

    瞧着梁姨那一下子畏缩起来的神情,姜禾实在是感到愧疚。

    这份恩情,姜禾记下来了。

    只是当前更重要的事,是面前这几个孩子。

    怀里的小孩许是哭累了,慢慢从姜禾的肩膀抬起头来。小脸哭得湿哒哒的,姜禾实在看不下去,抬手替他擦拭眼泪。

    小孩也不反抗,只是一个劲努力睁着眼睛,生怕一个没看住姜禾就跑了。

    可惜这“母慈子孝”的画面并没有维持多久,便生生被一声冷哼打断了。

    听闻响动,姜禾抬起头,就看见那少年冷着一张脸,转身要出门去。

    姜禾忙喊住他:“你去哪。”

    少年头也没回,在一脚迈出房门时,才道:“去田里。”

    姜禾看着少年的身影消失在门口,还是决定先从怀里的这个孩子入手。

    “小宝,你自己起来好不好?”姜禾细声细语道:“我抱不动你的……”

    小孩闻言立刻手脚并用地从姜禾身上爬了起来。

    “娘,我听话……你别丢下我。”

    “不会丢下你的。”姜禾说着,抬起头朝着那小姑娘招招手:“来坐坐?”

    小姑娘垂眸看向站在姜禾面前的孩子,沉默了一会,还是开口拒绝了:“我要去捡点柴。”

    说罢便跑走了。

    这两个年纪大些的孩子,这两年也经历了不少事。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善恶观念,自然不会就轻易平日里没给过他们好脸色的姜禾。

    姜禾叹了口气,低头看向小宝,笑吟吟道:“我真的烧糊涂了,记不清楚以前的事情了。小宝可以提醒我一下吗?”

    闻言,小孩有些紧张地挺直了脊背,看向姜禾,有些羞涩地眨了眨眼睛。

    “我叫小榆,是因为爹爹两年前在榆树下捡到的我。”

    “嗯!”姜禾捧场地点了点头:“那哥哥姐姐呢。”

    “哥哥叫青杨,是爹爹在杨树旁捡回来的。阿姐叫雨桑,是在下雨天的桑树底下和爹爹遇见的。”

    姜禾沉默了一瞬。

    她男人,还怪会起名字的。

    “那小榆多大了呢?”

    “我五岁了!”不等姜禾提问,小榆主动道:“哥哥十岁,阿姐八岁!”

    姜禾知道为什么只有小榆会喊她“娘”,粘着她了。

    她“男人”是三年前捡到她的,而小榆是两年前被捡到的。

    也就是说,在青杨和雨桑眼中,她姜禾是个外人。

    但是小榆来到这个家的时候,他不仅年纪小,爹娘哥姐都是现成的,四人浑然一体,对小榆来说,没有区别。

    原身和这几个孩子一样,都是顾沛捡回来的。

    在姜禾看来,成亲只是一场交易。她共享了顾沛的资产,那自然是要照顾好顾沛视作家人的孩子们。

    但是原身并没有做到,甚至还一意孤行,企图把孩子们从她的生活中剔除出去。

    思绪至此,些许零碎的回忆终于翻涌了上来。

    “为什么一嫁过来就要给别人当娘?”

    “有两个孩子还不够?为什还要捡一个孩子回来?”

    “他走了!这和守寡又有什么区别,难道真的要守着这几个小孩过余生吗?”

    破案了!

    她醒来不记得孩子们,是因为原身很讨厌三个孩子,甚至到死都不愿在记忆里提及孩子们分毫。

    姜禾暗自感叹,家中不睦成这样的。也真的是地狱开局了。

    意识到这一点后,姜禾看向窗外的目光更加复杂了。

    在顾沛走后的这两年,原主的怨气越来越重。是身为长兄的青杨和阿姐的雨桑,撑起了这个家。

    不过她来了!就没理由叫这俩孩子来张罗忙活了。

    在其位则司其职,不管便宜男人能不能回来,她都得给这仨孩子养大了!

    只是聊了两句,小榆便贴着她不撒手了。

    姜禾拉过小榆的手,问:“我们去外面晒晒太阳好不好?”

    小榆双眼发亮,用力地点了点头。

    屋外景色开阔。说是院子,其实就是一块广阔的、长满杂草的荒地。

    两间破旧的小屋依偎在一起,一旁还有一个堆放了一些厨具的小棚子。这应当就是除去土地之外,全部的不可动资产了。

    他们的屋子坐落在山脚,离村庄其他聚集的房屋有一段距离,背靠着小山丘,地势也略高些。除了面前的荒地,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