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章 升旗1
    《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全本免费阅读

    林菱为何一下飞机就开播,这不符合她愈发怠懒的性子啊!

    被系统从精彩的靖难之役中强行拖出来看直播的各朝古人都冒出了这个疑问——有何紧急大事不成?

    只见林菱已经走出了飞机场,在她的时空天色已晚,夜色浓郁,昏黄的路灯照亮了机场外平直的道路,但已经是深夜时分,机场出入的通道却还是人流不息,十分热闹。

    【快晚上十二点了,我和两个爷爷在飞机上睡饱了,正好晚上也睡不着了,现在决定直接去看升旗!据说都是半夜就开始排队了,所以我们现在得赶紧过去,不然什么也看不着了。】

    秦朝,嬴政如今已经学会在观看仙迹时同时做点别的了。

    那尊巨大且笨重的青铜鼎被他安放在寝宫正中-央,然后他将长塌、矮几都挪到了另一边,殿中空地上铺上覃席,当仙迹讲述其他朝代的故事时,他便能一边轮翅根、一边打太极或一边批奏疏又或一边用膳一边看仙迹了。

    今日仙迹讲那明朝的诸侯王造-反便很对他胃口,因此他处理完今日的政务,又用完晚膳后,便抡着胳膊看得津津有味。

    而且那明朝对诸侯王各种削弱手段,也令他茅塞顿开。

    原来可以这样将各大诸侯当猪来养的么?

    受教了。

    但嬴政转念一想,便又觉着,若是分封六国诸侯并将他们当猪养着,这也是个权宜之计罢了,不过一两代还是得除国,否则猪豢养得愈发多了,嬴政舍不得拿秦人的赋税养那些不忠之后。

    所以还是分封公主实惠一些。

    汉高祖时期,刘邦倒与嬴政不同,他虽也将屏风转而搬到寝宫之中,却喜爱什么也不做,命宫人进献瓜果来,躺在床榻上翘着脚看仙迹,顺带将瓜果分予一旁的吕雉,评价道:“那建文帝与盈儿相比,似乎还是盈儿更胜一筹。”

    吕雉默默取过一枚腌制的梅干蜜饯,闻言奇怪地瞥了眼刘邦,心里大为惊奇:刘邦竟对盈儿有如此高的评价?

    刘邦抓起一把梅干就往嘴里丢,大口大口嚼着梅干,不屑地补充道:“盈儿将来若是登基为帝,只怕比他还蠢。”

    至少这建文帝还知道叔叔们拥兵自重会导致他皇位不稳,也能狠下心削藩,虽说削藩的举措蠢到了家,但至少还知道皇家残酷,

    没有一味妇人之仁,而盈儿呢?不仅没有站在为他筹谋的母亲一边,甚至还能与如意同床共枕,甚至真心实意想保护他以躲过亲生母亲的迫害。

    刘邦听说这事儿以后险些没厥过去。对于吕雉要对付如意和戚夫人,刘邦心中毫无波澜;但对刘盈的神奇做法,他却大为震撼!他不信,这绝不可能是他刘邦的儿子!对刘邦而言,能够为了大汉江山舍弃一切不论是爱妾、子女还是兄弟,这样的君王,才是合格的君王。

    吕雉:“……”原来是这个意义上的更胜一筹。

    汉武帝时期,刘彻倒难得比两个祖宗正经多了,毕竟他还有讨伐匈奴的大业没完成,他不能懈怠啊!

    因此,他仍旧将仙迹投放在大殿中,定期选择、召集相关大臣进宫共同观看,还因今日讲靖难之役,因此进宫的便大多都是武将,尤其又以卫青受到召见最多。

    能够观摩学习后世那永乐大帝征讨天下的战术,这对卫青而言太重要了,但刘彻没有想到,历史上卫青虽也擅长闪电战、迂回侧击等战术,总体风格还是较为稳重的,他在战争中以掠夺匈奴资源为主,迫使他们失去生存的基础,是非常稳扎稳打的。

    而,此时已经开始认真分析、学以致用时隔千年之后朱棣驱逐鞑子、举兵靖难的卫青,本来生性便较为敦厚正经的他,对匈奴的打法与战术思想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

    原来还可以这么打?

    假装渡河,渡到一半就猛回头反击。

    让士兵都戴上竹管埋伏在水底,等援兵急匆匆渡河便一跃而起将他们半渡击之!

    假装正面进攻,但其实主力翻山绕背打得对方猝不及防。

    假装要打,实际上又跑了,敌方以为你跑了,实际上又绕到背后捅了他们屁-股一刀!

    偷袭、迂回、绕背、游击,在变化无穷的运动战中取得胜利。

    卫青怀里坐着个小小的霍去病,他一边按住霍去病胡乱抓他毛笔的小手,一边埋头奋笔疾书。

    记下来,全部都记下来!

    呵皮大王好奸诈……又好喜欢哦。

    卫青两眼发光:他真是个打匈奴的天才!

    而卫青的想法也是汉武帝的想法:那呵皮大王如此善兵,当皇帝岂不是可惜?如果能生在朕的大汉就好了。

    朕也能封他当燕王!咱大汉的诸侯王可比那什么明朝的舒服多了,有钱有权,如此一来,那朕岂不是又多了个大将军?

    当然,这也仅仅只是臆想。

    刘彻想着想着,慢吞吞转过屏风,窥-探向大殿中整齐跪坐在屏风前认真探讨战术的各文景时期的武将。

    一个个都是脑袋白-花花的老头子。

    甚至有的老得头发都掉光了,头上那一小撮发髻连冠都戴不住了,显得十分滑稽。

    刘彻心梗了,又慢吞吞地缩了回去,紧紧抱住了自己。

    还说那朱棣手下无人,他难道不是吗?

    怎一个惨字了得。

    唐贞观年间,李世民也对朱棣分外欣赏。

    这是一个马上皇帝对另一个马上皇帝那骨子里的认同。

    “八百勇士起兵。”李世民无法克制地赞叹不已,“比当初我们随先帝征讨天下时还要艰难,但他都做到了。”

    甚至,登基后便没有上过战场的他,也被那星夜兼程、横刀立马吸引得心头怦怦直跳,朱棣援永宁、取大宁,又拼了命赶回北平,大雪纷纷扬扬,风雪中旗帜猎猎,这一路辗转艰辛,看得李世民却好似浑身燃烧起来一般。

    他好像也随着朱棣风里来雨里去,冒着大雪冲在最前。

    只因他也曾是这样的——在战场上永远冲锋在前的皇帝。因此,他才会那么怀念陪他征战天下的六匹骏马,除了特勒骠是病亡,其他五匹爱马都是随他悍不畏死、冲锋陷阵而亡。

    飒露紫,邙山之战剿王世充,中箭死于冲阵途中。

    拳毛騧,洛水之战剿刘黑闼,中箭死于冲阵途中。

    什伐赤,虎牢关之战剿窦建德,中箭死于冲阵途中。

    青骓,也是虎牢关之战,中箭死于冲阵途中。

    白蹄乌,高墌城之战灭薛仁杲,力竭吐血而亡。

    李世民望着视频里那个像一杆永远不会倒的旗帜一般拼杀在最前面的朱棣,眼含热泪,他似乎也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他们都是那个用有限的生命来创造奇迹与盛世之人。

    “这一杯酒,朕遥敬于你。”李世民向天地高高举起酒杯。

    ——祝你旗开得胜,永乐大帝。

    宋朝……赵匡胤身子骨还

    没完全从深重的打击中恢复,因此是躺在病榻上观看的,对于一个已经被仙迹“亡国”的开国之君,看着后面这个光复了燕云十六州的明朝皇帝如何打天下,却更让他伤心了。

    瞧瞧人家生的儿子。

    再瞧瞧自家那些子孙。

    赵匡胤不想再看了,若是徽钦二帝那时候能出一个像朱棣这样的宗室,即便是造反,赵匡胤都认了。

    至少这样大宋还有活路。

    清,康熙是非常喜欢且认同明成祖的。

    虽说朱棣打的鞑子就是蒙古,如今和蒙古亲如一家的清朝却并不会因此而否认朱棣,相反,崇尚强者、推崇“巴图鲁”而并不严格遵守嫡长制度的大清,也对朱棣给予“远迈汉唐”的评价。

    虽说康熙不许汉人修明史,也不许汉人再读明史,但他与儿子们却都将明史当做治理家国的一面镜子。

    前明的好处要学,前明的坏处要警惕。

    “明成祖最厉害的仗还没讲到呢。”康熙望着后世夜色下的北京,此时林菱已经打车往升旗的地方赶去,他又不禁喃喃道:“朕的紫-禁城如今不知变成什么样子了?”

    古人们对升旗这事儿不大了解,在历朝历代,都没有国旗的这个概念。他们大多只在旗帜上写上自己的国号,当做代表国家军队的标志,而古代军旗不仅写有国号,还大多写有主帅的姓,好辨别身份。

    因此林菱下车到了安检的地方,那人山人海的景象再一次让古人们摸不着头脑——汹涌涌动的人潮裹挟着祖孙三人向前,而此时已经是凌晨一点,这么多的人不睡觉,他们要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