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1 章 执手长安(三)-...
    《揽流光》全本免费阅读

    霍檀御驾亲征之后,京中似乎一切照旧。

    前朝事有皇后和凌烟阁阁臣,一切都有条不紊,没有出任何差错。

    甚至还根据之前议论的章程,推行了几项新政,也都平顺推进下去。

    只除了每日关心军报,担忧边关的战事,其余没什么不同。

    不过对于小阿满来说,日子却天翻地覆。

    平日里能陪着他玩,哄他午歇的母亲不见了,换成了祖母和姑姑们。

    这让小阿满很不适应,刚开始那几日还委屈地哭了。

    这么小的孩子,讲道理是说不通的,崔云昭心疼儿子,特地回来哄他。

    倒是霍新枝沉思片刻,道:“不如把阿满带去乾元殿,这孩子本来乖巧,从不哭闹,去乾元殿也不会打扰正事。”

    “他能瞧见你,心里就踏实了。”

    这倒是个好办法,崔云昭同阁臣们议论过后,次日就把小阿满带去了乾元殿。

    阁臣之中多是几朝的老臣,也有诸如殷行止这般的年轻朝臣,对于幼小的大皇子,倒是都很恭敬。

    小阿满也聪慧,没有因为场合变化而哭闹,他安静靠坐在母亲身边,瞪着大眼睛好奇看向众人。

    在坐的朝臣中,他只对殷行止略微熟悉,却也有限。

    他的目光滴溜溜转了几圈,最后还是落在了殷行止身上。

    在朝臣们议论得时候,他忽然指了一下殷行止。

    “啊呜。”

    崔云昭顿了顿,低头看他。

    御书房里忽然安静了片刻,朝臣们也都安静下来,纷纷看向小阿满。

    小阿满一点都不胆怯,他坚定地指着殷行止,又“啊呜”了一声。

    崔云昭便浅浅笑了。

    “阿满,这是表舅,你认识的是不是?”

    殷行止自然入宫看望过大皇子,但也不过只看过几次,没想到小阿满竟然记住了。

    小阿满严肃地看着殷行止,得了母亲的肯定,这才高兴地拍了拍手,傻头傻脑笑了起来。

    首辅卫老大人慈爱看着小阿满,不由开口道:“大皇子聪慧非常,真是我朝之幸。”

    崔云昭没有多说什么,只轻轻拍了拍儿子的后背,哄着他躺下歇一会儿。

    这一招很有效,果然不过一刻,小阿满就沉沉进入梦乡之中。

    上午时分匆匆而过,待议政结束之后,朝臣们退离之后,崔云昭才把熟睡的儿子抱起来。

    “小懒猪,该醒了。”

    话音落下,小阿满就在母亲怀里动了动,却依旧闭着眼睛不肯起床。

    崔云昭轻轻拍着他的后背,笑着说:“该用午膳了。”

    午膳两个字一下子传入小阿满耳中,小宝贝砸吧了一下嘴,竟是挣扎着醒来了。

    崔云昭觉得好笑,就连边上伺候的宁常庆都跟着笑了一下,道:“大殿下真是聪慧。”

    不过只是个十个月大的襁褓孩儿,竟能认人,听声,小小年纪就展露出非凡聪慧。

    崔云昭也笑了,哄着小阿满醒来

    ,

    然后对宁常庆道:“乾元殿的差事,

    有劳宁大伴了。”

    霍檀御驾亲征,

    乾元殿的一切机要都要严格看守?()?[(.)]??♀?♀??,

    宁常庆虽然不用跟随侍奉霍檀,却对乾元殿里里外外更严格,这几日瞧着都有些消瘦了。

    宁常庆得了皇后的褒奖,忙行礼:“谢娘娘赞赏,这都是下臣应该做的。”

    宫中有年资和体面的管事和太监们,混到宁常庆这般地位,自称一句下臣才算得体。

    崔云昭笑笑,就带着小阿满回了坤和宫。

    午歇起来,霍新枝就到了。

    最近崔云昭不在坤和宫时,都是霍新枝过来照顾小阿满,小阿满同大姑姑也非常熟悉,倒是还算适应。

    今日上午跟着崔云昭去了乾元殿,下午小阿满就踏实了,也不闹人,跟着霍新枝玩得开心。

    如此一来,崔云昭和霍新枝才算放心。

    之后的日子,按部就班,似乎没什么新鲜。

    小阿满也已经习惯了同母亲去乾元殿听政,同几位阁臣也熟悉起来。

    偶尔他心情好,还愿意让老大人们抱抱他,很给面子笑两声。

    此时,霍檀也抵达了幽州。

    他的第一封家书就跟随军报一起送了回来。

    霍檀这一路要急行军,没有太多空闲,只匆匆给林秀姑和崔云昭一人写了一封家书,崔云昭手里这一封是单独写给她的。

    这会儿她刚下了早朝,回到坤和宫暂歇,怀里抱着小阿满,手里拿着洒金笺。

    纸笺干净平整,上面的字体是她熟悉的楷书。

    霍檀原来写字有些随性,同她成婚之后被她督促,这几年一直勤加练习,如今已经自成一派潇洒。

    崔云昭轻轻摸着信上熟悉的字迹,心中稍安。

    霍檀这封信写得不长,只寥寥几笔,写尽了大漠风沙。

    崔云昭匆匆读完,才一字一句给儿子念了起来。

    “皎皎,展信佳。”

    崔云昭顿了顿,垂眸看向儿子,见儿子正仰着头看她,不由道:“皎皎就是阿娘。”

    “皎皎跟阿满一样,都是小字。”

    “嘿嘿嘿。”

    阿满自然是听不太懂得,他傻兮兮冲阿娘笑。

    崔云昭无奈地点了点他的额头,继续读:“一别半月,颇为想念,这一路很是平顺,皎皎安心便可。”

    “至今八月早秋,边关深夜却已寒冷,然夜晚子夜,满天星辰璀璨,景致极佳。”

    ……

    “待阿满长大,可尽情策马,可展翅奥翔,我们便带他来幽州,一览壮丽山河,满天繁星。”

    “到那时,我再送皎皎白檀花海。”

    崔云昭读到这里,心里暖融融,她抱着儿子,觉得整个人都安稳了。

    “阿满,等你长大了,阿娘和父亲就带你去游览山河,可好?”

    小阿满仰着头,留着口水笑:“哦哦哦!”

    第一封家书之后,每隔十日,就会有新的一封家书送达。

    同之前在边关征战时一般,霍檀总会

    写一些边关的所见所闻,不过从他颇为轻松的言谈之中,崔云昭能感受到这一次的战事压力并不大。

    一盘散沙的厉戎早就不是草原雄鹰,他们就像是老病的孤雁,只能挣扎着飞翔在天际。

    可那广阔的天,却已经不属于厉戎。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厉戎的骑兵天下闻名,想要彻底击垮他们,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

    霍檀有耐心,有毅力,此举一定能得偿所愿。

    霍檀登基之前,就已经是整个中原最勇猛的悍将,他手中精兵良将众多,一个个忠心耿耿,即便被裴业收为义子,成为储君,他也依旧没有散去手中兵马。

    故而在朝中,霍檀说一不二。

    兵权就是最好的权柄。

    老节度使们目前都在观望,他们对于厉戎也算是同仇敌忾,因此对这一次的亲征都还支持,没有人有异议。

    然天长日久,若是霍檀不能归朝,这些老将们会有如何动作就未可知了。

    思及此,崔云昭看向坐在前方的阁臣们,态度非常坚持:“粮草不能断,能否拿下厉戎,就看今年冬日。?()_[(.)]???%?%??”

    卫老大人起身见礼,然后才道:“陛下亲征之前,已经让工部和户部认真算过粮草辎重,以今年各地丰收的喜报来看,尚且有余。”

    老大人顿了顿,才道:“不过也只能支撑到春日。”

    “若是到了五六月青黄不接时,粮草就会吃紧,若要坚持征战,恐怕与民不利。”

    殷行止也起身行礼:“娘娘,之前同厉戎打仗,耗费国库巨甚,这一年来陛下和娘娘都主张修生养息,乃至今时,国库重新丰盈。卫大人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