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6 章 不给人看的神灵,...
    《揽流光》全本免费阅读

    幽云十三州?

    这五个字倒是让崔云昭意想不到。

    她仔细看了大家对这画工的描述,不由蹙了蹙眉:“怎么竟是扯到了幽云十三州?”

    夏妈妈面色也不是很好。

    幽云十三州自从昌隆九年被割让给北方哈塔部族后,就再也没能收复回来,后来厉戎剿灭哈塔部族,成了幽云十三州的实际主人。

    不过局势动荡,就连骑兵强盛的厉戎也没办法全数控制幽云十三州,其中的燕州和晋泽因为防守艰难,直接被厉戎放弃,只强守幽州和云州。

    其他九州都是小州府,且贫瘠凋敝,两方人马都不很过分争夺。

    几十年间,在幽云十三州上的战事频繁,百姓无以为继,民不聊生,很是惨烈。

    民生不继,以至文脉崩断,想要再去寻会画千蕊金的画师难于上青天,是生是死都未可知。

    夏妈妈沉默片刻,道:“小姐,当年幽云十三州被割让,许多人都逃了出来,这位画师及其家族,可能也一早就离开了幽云十三州,乱世之下只能做这样的差事聊以糊口。”

    崔云昭点点头,以为夏妈妈所言甚是。

    她想了想,看向桃绯,道:“你去给瑞家帮再下一个单子,就单独查这画师,其他的不用管了”

    桃绯福了福,口中称是,立即退了出去。

    崔云昭又看了看那折子,同夏妈妈道:“妈妈,我想去看一看这三家灯铺。”

    夏妈妈就说:“好。”

    事情定下,崔云昭便又多吃了两个小笼包,然后才放下筷子擦了擦嘴。

    “上午就去吧,也不知一天走不走的完。”

    夏妈妈便道:“若是要去看灯铺,得换身衣裳。”

    崔云昭看了上面的地址,点头道:“好。”

    因那灯手艺很一般,不好不坏,大约都是普通百姓在采买,因此灯铺的地址都不在闹市区,往往位于偏僻的民居。

    换句话说,都是穷苦人住的地方。

    崔云昭以前从未去过那样的地方,这还是头一回去。

    她换了一身普通的棉麻料子,衣裳是浅青色的,一点绣纹都没有,手上的首饰都取下,倒是显得很素雅。

    早起本来就没梳头,她直接让梨青给她在脑后盘了个发髻,显得干净又利落。

    等她这边打扮完,夏妈妈也换了一身衣裳。

    崔云昭想了想,还是叫了王虎子,三人便一起出门了。

    马车上,夏妈妈看着崔云昭白皙的脸,微微摇了摇头:“小姐太白净了,便是穿了这身衣裳,旁人也不会信的。”

    崔云昭笑笑:“不信就不信吧,只要别太扎眼就好。”

    能做灯罩灯笼的这三家工匠,有两家都在城南瓷器坊,还有一家在城西瓦窑坊,这名字一听就知道是穷苦工匠的住处。

    他们先去的城西瓦窑坊。

    瓦窑坊道路狭窄,不能通行,马车没有直接进入瓦窑坊,只能在巷前停下,三人下了马车。

    宿明木压低声音道:“九娘子

    ,小的就在此处等,若有危险立即出来。”

    他不方便跟进去,若是跟着进去就太扎眼了。

    “应当不会有什么危险。”

    崔云昭点点头,笑了一下,挽着夏妈妈的手进了巷子。

    这条巷子比她想想的要低矮得多。

    里面都是草棚和棚屋,道路两侧夹杂着不少瓦窑,都是用来烧制陶器的小作坊,除此之外,还有木匠铺子,灯笼铺子,蜡烛铺子等等,都是做百姓们日常所需之用。

    这些工匠都是匠籍,他们常年住在这里,以瓦窑为生,世世代代都不离开。

    故而这边的窝棚虽然相对繁荣的伏鹿有些破败,却比之前博陵城门口的棚屋要好得多。

    崔云昭第一次来这样的地方,看着脚下车辙痕迹明显的土路,不由叹了口气。

    夏妈妈知道她不是嫌脏,问:“怎么了?”

    崔云昭看着有许多孩子在门口帮着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差事,看着老人们狗搂着脊背,在昏暗的屋檐下做活,轻轻抿了抿嘴唇。

    即便如此,他们的家中也能闪现一角佛像的掠影。

    苦到深处,只能祈求神佛。

    崔云昭靠了靠夏妈妈,声音很低,如一缕风飘入夏妈妈的耳中。

    “总要改变的。”

    这一切,总要改变的。

    匠人们靠手艺吃饭,其实也可以活得体面,而非这样世代蜗居在瓦窑里,过着不见天日的日子。

    崔云昭并非看到任何苦难都要难过的圣母,她只是忽然意识到,霍檀登基为帝,一统中原的责任有多重。

    因为他改变的不是一个人的命运。

    是整个中原大地,乃至以后数万万子孙的命运。

    这条巷子里,也不仅仅是匠籍。

    还有在城里过不下去的穷人,失去了土地的流民,他们挤在这里,帮着那些瓦

    窑作些短工,换得一日餐食。

    也正因此,巷子有些脏乱,窝棚搭得到处都是,根本见不到天光。

    能落脚的地方都住了人。

    崔云昭一行三人在巷子里穿行,即便穿了最简朴的衣服,他们的面容却依旧在这昏暗的旧屋前发光。

    可那些大人也都只是看一眼,目光麻木,没有任何好奇。

    只有不谙世事的孩童们,才会好奇地看着她们。

    崔云昭没有多说什么,她同夏妈妈快步往前走,很快就穿过了最拥挤的一条巷子。

    过了那里,后面的巷子倒是宽敞许多,家家户户看起来也更整齐一些,这边的日子显然要好过不少。

    很快,仨人就来到一户挂了红灯笼的院落前。

    这灯笼的样式同崔云昭家中的折骨灯罩很像,都是一般大小,圆圆滚滚,手艺看起来确实不错。

    王虎子仰头看了一眼,便上前敲了敲门。

    立即就有人过来开门了。

    那是个三十几许的中年妇人,衣裳有些陈旧,倒是很干净,看到几人便热情问:“可要买灯笼灯罩,家里什么样式都有,可进来看看。”

    这一套应该是她惯用的说辞,等话都说完,她似乎才意识到崔云昭几人是生面孔,又这般细皮嫩肉的,一看就不是瓦窑坊的人。

    她顿时有些紧张了:“这位娘子,可是,可是要买灯?”

    10本作者鹊上心头提醒您最全的《揽流光》尽在[],域名[(.)]10?10%?%?10

    崔云昭笑了一下,用眼神安抚她,声音也很柔和。

    “是呢,我们是来买灯的,店家娘子莫要害怕。”

    那妇人这才松了口气,谄笑着退后半步:“快请进,当家的,当家的,有客上门。”

    她这调门还挺高,声音传得很远。

    等进了院落里,崔云昭才知道他们家为何要关门了。

    因为屋舍太小,他们家做好的灯都摆在院子里,又为了怕淋雨,在上方搭了草棚。

    这一下,院子里看起来乱糟糟的,货物堆到了门口,若是开着门,一个不注意就会丢东西。

    妇人有些局促,不知道要说什么,倒是一个消瘦的男人快步从房中出来,忙道:“贵客想要买什么灯?家里什么样式的都有,您可先在这边看看。”

    院中摆了几十盏灯笼和灯罩,甚至还配了握柄和灯座,几乎都算是成品了。

    粗粗一瞧,这位李姓匠人的手艺确实不错。

    崔云昭对王虎子点头,王虎子就从包袱里取出留下的那个灯罩,递给男人:“老板,你看看这个是你家做的吗?”

    “我家大娘子喜欢这个灯,想着要再做几盏。”

    那灯匠忙接过灯,仔细看看看,很快,他就有些垂头丧气。

    “唉,这不是我做的,你们去瓷器坊王家灯铺看看,可能是小王的手艺。”

    崔云昭这会儿正在院子里看灯,恰好走到了灯匠娘子身边,在她身上同样嗅到了一股有些奇怪的味道。

    有些香,又似乎有别的气味,让人说不上来。

    不过这院落中东西太多,味道复杂,崔云昭没能仔细分辨,那味道太淡,一动就没有了。

    崔云昭微微蹙了蹙眉头,看向那灯匠老板,笑道:“无妨,我看老板的手艺也很好,买上几盏回去用吧。”

    夫妻两人立即就高兴了起来。

    崔云昭仔细问了问价格,又认真挑选,态度很是诚恳。

    她一边挑,一边笑着对那灯匠娘子说:“娘子用的什么香?闻着怪好闻的。”

    那灯匠娘子原本笑着的,忽然听她这么问,脸上微微一僵,很快,她就结结巴巴地说:“哪里用得起香,娘子别说笑了,不过是熬浆糊的味道。”

    她说到这里,整个**眼可见地紧张起来。

    又强笑着补了一句:“您定是没闻过这味,许是有些好奇的。”

    她这样说着,甚至额头都出了汗。

    灯匠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还在热情地给崔云昭介绍灯。

    崔云昭见她这样便没有再追问,她选了几盏最贵的灯,让王虎子给了钱,便带着三人离开了。

    等回到马车上,崔云昭才对夏妈妈说:“我怎么觉得那么奇怪呢?”

    夏妈妈方才也听到了她的问题,特地闻了

    闻,此刻思索着,说:“那味道,有点苦,像是把什么药物烧了的味道。”

    崔云昭点点头,她只看过几本医术,死记硬背才能记住那些药名和药效,可要实际见过药材,却是两眼一抹黑。

    学医哪里有那么简单?她不过纸上谈兵。

    “罢了,这也不是太要紧的事情。”

    崔云昭说着,吩咐了一声,马车很快奔驰起来,两刻之后就来到了瓷器坊。

    同瓦窑坊相比,瓷器坊要干净整洁得多。

    巷子中间的小路甚至做了排水沟,这

    样阴天雨日就不会积水。

    家家户户门口都挂了招牌,门户也干净,显然比瓦窑坊的生意要好许多。

    崔云昭按照之前那灯匠的介绍,直接寻到了王氏灯铺前。

    这家灯铺中门大开,前面的小堂屋摆满了灯饰,有个总角小童在门口板凳上坐着,正在打瞌睡。

    听到脚步声,他一个激灵睁开眼,立即就笑着喊:“贵客盈门。?()?[(.)]??♂?♂??”

    他一边说,一边往里跑去,很快一个年轻灯匠就走了出来。

    崔云昭没有多废话,直接让王虎子把灯递给他看。

    那灯匠只看了一眼,就笑着抬头,道:“这灯是我做的。”

    ————

    崔云昭心中一喜。

    真难得,过了这么久居然查到了线索。

    一开始她让桃绯查,就抱着要查很久的心思,倒是没想到那瑞家帮还有些本事,很快就查到了线索。

    而且瑞家帮给的线索上,只是说疑似,没有肯定说是。

    因此崔云昭跑这一趟,也只是想看一看,问一问其他线索,没想到会直接问到了做灯的工匠。

    她心里很欢喜,面上却不显。

    “如此就太好了,”崔云昭笑道,“这灯是旁人送我的,我很喜欢,到处寻找都找不到。”

    那年轻灯匠没想到自己的手艺这么被人看中,不由红了脸,摸了摸鼻子小声说:“这位娘子是喜欢这灯画吧?可惜这灯画不是我画的。”

    崔云昭道:“倒也并非这画,这灯的形状也好看,圆圆滚滚,有一种莹润的美。”

    那灯匠就笑了。

    他招呼众人进了店铺,指着墙上挂着的灯道:“多谢您夸奖,这是我自己最喜欢的月灯,晚间点亮时犹如新月,便起了这个名字。”

    崔云昭仰头看了看,见款式确实是一模一样的,便问他:“这灯上的画,你可知是谁画的?你们能在灯上作画吗?”

    那灯匠仔细看了看,只得遗憾摇头。

    “不能的,我们自己合作的画师,只会画简单的花草,这画工太好了,我们不会画。”

    说罢,他自己也觉得这门生意没指望,便叹了口气:“这灯有些小,卖的不多,不如灯笼和大灯罩好卖,若是能请到好画师也就罢了,可这一个小灯罩也不值钱,如何能请到呢。”

    他这话似乎是说给自己听的。

    不过是抱怨一下罢了。

    到底人年轻,没有第一家那么会说话,崔云昭就

    笑了一下,

    问:“这灯卖的少吗?”

    王灯匠点点头:“不多的,

    今年一共就卖了几盏,

    您看那边的红纸灯笼,

    一个月能卖一两百盏呢。”

    那确实是不好卖的。

    崔云昭点点头,刚想问他,就听他道:“不过去年有一日,倒是有个小娘子买了十来盏,一下子就把我们的库存买空了。”

    崔云昭心中一动,同夏妈妈对视一眼,便柔声问:“你可记得那位小娘子?”

    王灯匠愣了一下,然后才反应过来:“你是想找这画师?”

    崔云昭就笑了:“正是。”

    王灯匠人虽然年轻,有些率直,却不傻,他知道这位娘子应该不是普通人家,寻这画师肯定有别的事情,便也没多问。

    他只是仔细回忆一番,最后遗憾地摇了摇头:“对不住,实在不记得了,我就记得是个二十几许的小娘子,个子不高,同这位婆婆差不多的。”

    那就是比崔云昭矮半个头。

    崔云昭见他很配合,便问:“她是常客还是生客?”

    王灯匠立即道:“生客。”

    说着,他摸着头笑了一下:“咱们这样的铺子,不比大灯铺,做的都是熟人生意,附近的所有巷子人家都过来采买,大多都用最便宜的灯笼和灯罩,一来二去,都很熟悉了,那小娘子肯定是第一次来,后面也再没来过。”

    他说到这里,忽然拍了一下手。

    “哦对了,那小娘子不是伏鹿口音,她说话有些大舌头,灯笼的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