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第 60 章 时机到了
    第60章

    老李家也不吃晌午饭, 不过灶房里随时都有吃的,谁饿了都能吃,以前家里粮食不多, 只能喝点清汤寡水的菜粥垫吧垫吧, 现在家里粮食多了也不缺银钱,那是管饱的。

    像周氏, 晌午这一顿是必须吃的, 骨头汤或者鸡蛋汤,一碗干饭和一碟咸菜,有时候还有肉,日子是过得相当不错的了。

    李瑶柱没觉得饿,不过见着李老太去热了粥, ,嘴馋,还是要了小半碗。

    正抱着碗准备喝,福哥儿也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眼睛亮晶晶的,“八叔, 吵起来了。”

    “谁吵起来了?”李瑶柱问。

    “后面……”福哥儿还怕给人听到,凑到李瑶柱耳边小声说。

    原来小家伙一直没露面, 是跑去村里溜达了, 跟好几个小伙伴组成了一小群, 在外面一起玩,这原本也没什么, 可不知道怎么的,眼瞅着来找李老太做针线活的几个媳妇子回了家,不一会子又出来, 还多了好几个媳妇子,去了张大锤家宅子附近。

    人家也没说木料的事儿,更没说打家具的事儿,反正柳氏刚出门,就跟她们吵起来了。

    村里的媳妇吵架,也不讲究什么礼不礼,斯文不斯文的,嗓门高,气势足,身板大,那就跟羽毛蓬松的公鸡似的,撵着对方后退。

    柳氏身材比较小巧,也不算胖,有些瘦巴巴,说话声音也不大,叫几个媳妇子劈头盖脸的说了一顿,不断后退,气得她脸色涨红,转身跑回家,拿了锄头出来要打。

    可她就一个,张大锤和张木宝都不在家,公公婆婆没露面,对面的媳妇子人数可多,身材高壮的一伸手就把锄头夺下来给扔到地上,一脚踩住,逮着柳氏又是骂了一顿。

    “头发都乱了,都吓哭了。”福哥儿形容,“跑回家,锄头还是人家给送到门口的,关着门,许久都没开门。我没靠近,不过听着里头也吵起来了,叫骂的声音很大。”

    柳氏公公婆婆躲在家里没露面,见着柳氏灰头土脸的回来,觉得丢人了,对着儿媳就是一顿骂,声音大的很,福哥儿没靠近都听的清清楚楚。

    “八叔,你说他们为什么吵起来?”福哥儿没弄懂这个事儿,特地跑回来问。

    李瑶柱就想起那几个媳妇子说的话,但是换话题挺快,人也马上走了,倒是没想到她们是跑去出气了,还故意没牵扯到老李家,李瑶柱就觉得挺有趣的。

    但这话却不能直接跟福哥儿说,李瑶柱想了想道:“大锤叔从我手里拿了那笔银子,以后的情分也是一笔勾销的。就他们家那做派,你觉得能不得罪人?”

    能像李瑶柱这样一口气放手那么些银子的,村里恐怕只他一个。

    “我懂了。”福哥儿想了想,瞬间明白过来,还跟李瑶柱解释,“八叔,去年他们家收粮食,眼瞅着下雨了,来不及收,村里人都去帮忙,结果最后粮食装袋子里,少了一袋,他们非说是村里人偷的,要赔,当时他们家穷,说是要活不下去了,村里很多人家都从家里拿了些粮食给他们家。”

    “那你觉得他们是偷了粮食吗?”李瑶柱问。

    福哥儿还真知道这个事儿,“是有偷的,比他们家更穷。但是很多人都没偷,而且粮食新鲜的时候是膨胀的,等晒干会缩水的,这点道理谁都懂。不过那时候村里很多人家穷,可能少了一把粮食就真的活不下去了,所以很多人家才没追究这个事儿。”

    “这是爹告诉我的。”

    那会子老李家正是困难的时候,田地收成不好 ,李瑶柱还病了一场,看病买药又花了银钱,福哥儿才堪堪五岁就天天饿得哭。

    老大没法子,他也变不出粮食,只能跟屋里几个孩子讲这些事,钧哥儿他们有没有记住不知道,反正福哥儿是记的清清楚楚。

    小孩儿或许不太懂其中的具体道理,但老大说的话他牢牢记住了。

    “那时候可能会饿死,所以没人追究,但现在不一样了。”福哥儿一本正经的,“今年收成好,很多人家里都有余粮,现在看他们不顺眼的人可多了。”

    “是。”李瑶柱摸摸福哥儿的脑袋,心想看来福哥儿这也不只是天生的聪慧,是老大教的好。

    晌午一过,李老头、老大,还有朱九,后面跟着周七郎和竹策就回来了,都没顾得上喝水,直接搬了院子里今天才收的木料,又去朱九那边把剩下的木料都搬了,给涂氏娘家村里那边的木匠送去。

    老七、老五、老六还有老四睡了一上午,正好有精神,马上挽袖子去搬木料。

    等都忙活完回来,天都快黑了。

    “咋样 ?”李瑶柱等了一天,终于把人等回来,连忙找老大问话。

    “梁头子手艺不错,好几个儿子 ,徒弟也有不少,都是干木匠的。”老大对梁头子挺满意,“里正家的跟梁头子是没出五服的亲戚,这些年来往挺多,关系算是亲近的。”

    也就是说,有手艺,人多,打家具的速度就快,而且跟涂氏是亲戚,也就跟里正有些关系,这样算是知根知底的,跟孙氏那边的孙木匠差不多。

    李瑶柱听完了也点头,“确实很好。”

    “明天一过,后天就能去拉家具。”老大闭着眼睛盘算,“如果顺利的话,大后天就能把家具送了去,到时候跟那边谈,还得老八你去。”

    “省得。”李瑶柱马上点头,跟郑大哥打交道还是得他去。

    正事说完,老大还意犹未尽的,又说起别的事儿。

    “去那边的时候路过一个村子,就是吴家小子那边……”老大有些一言难尽,可都开了口了,总得说完才行,“好些人去河边洗衣服,那些衣服一看就不是村里穿的,去一打听这才知道,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边上竹策凑过来说:“有什么不好说的,七郎,你来说。”

    “我大嫂不知道怎么的在县城接了浆洗衣服的活计,把衣服拿回来给那边村里的妇人洗,一件衣服给一个大钱,都抢着洗。”周七郎倒是没什么不好说的,“那几个吴家小子负责管这个事儿,有些衣服不是特别脏的,直接穿在身上……”

    接了浆洗衣服的活计,那就得规规矩矩浆洗衣服,不是拿来穿的。

    吴家小子不讲究,老大看着极不顺眼,到现在表情还很不好看。

    “浆洗衣服?”李瑶柱沉吟,“等老二回来问问。”

    “要是这事儿跟老三有关系……”老大没说后面的话,他原本就看不上老三的做派,要不是李瑶柱愿意帮他,老三早就被踢出老李家了。

    李瑶柱没说话,只安心等着老二回来。

    因为发生了这么个事儿,家里的大人都表情不愉快,几个小的也不敢胡闹了,竹策站在边上不停的翻白眼,他的想法是比老大还要跟激烈的,不但看不上老三,甚至是还有点敌视老三。

    好不容易等来老二,李瑶柱坐在炕上看着里正、张氏族长、族老一条一条的过活计,虽然还是有条不紊的,但李瑶柱还是察觉到,老二有些不自在,好几次都在看他。

    等活计都安排完,人都走了,老二没等着问,自己就说了,“张大锤和张木宝又去县城,好些个人都看到。还去找了县城的木匠……”

    为什么老二知道的这么清楚呢?

    县城的木匠其实跟村里的木匠差不多,并不是说像医馆、粮铺、布铺等正儿八经开铺子的,都是在自己家里接活,靠关系或者名声等等过活,偶尔也会雕一些木雕,或者做一些小玩意拿出来摆摊,赚点糊口的银钱。

    而这木匠家的隔壁呢,好巧不巧村里就有人去做工的。

    隔壁就是木匠家,张大锤和张木宝一去,声音不高不低的,正好那会子安静,可不就是轻轻松松听到了。

    “说是卖家具,人家木匠不愿意,给撵出来了。”老二低声道,“被撵出来,好像是说要去镇上看看……”

    跟县城的木匠非亲非故的,上门就说要卖家具,就算嘴上说出花来,人家肯定以为是抢饭碗的,要么就是骗子,怎么可能会跟张大锤合作。

    不过张大锤从李瑶柱这里拿的银子多,尝到甜头,已然是有些魔怔了,觉得赚银子容易 ,不肯放弃这样的‘轻松’生意。

    等老二说完了,饭菜也上桌了。

    李瑶柱捏了个饼子给朱九,又自己拿了一个,这才道:“老三今天去铺子那没?”

    “没。”老二摇头。

    李瑶柱就不说话了。

    “明天我去。”老大接过话茬。

    没有人有异议,那就老大去铺子。

    晚上李瑶柱上了炕,福哥儿已经躺下,瞪着眼睛看他,朱九还没上炕,不过他的被褥已经铺好了。

    “今天一天都没怎么见你。”李瑶柱笑道,“昨儿个半夜出去,白天也没休息。快上来,晚上好好睡一觉。”

    “鸭蛋都孵出来了。”朱九上炕躺下,闲聊似的说了句。

    “明儿个好像没什么事。”李瑶柱想了想道,“老二和小老大都在家,木料他们就能收。要不咱们叫上一些人,去里山看看?”

    对特别危险的里山没什么好奇的,但是里山有野鸭,烤窖里烤出来的野鸭,那种特殊的油香,李瑶柱这会子想起来都要留口水,心里头琢磨着,这会子去里山似乎时机也是合适的。

    “明天吆喝吆喝试试,如果人多咱们就去,人少就算了。”李瑶柱有点困了,捂着嘴打了个哈欠,“估计会有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