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即将放假
    《八旬老太重生后[八零]》全本免费阅读

    最近这几年李翠云家基本都是开春之后三四月份抱养两头小猪崽,喂养到年末,一头直接卖,另一头留着当年猪。

    当然即便是年猪也是留一半卖一半。

    毕竟还要过日子呢,哪能自家全嚯嚯了,她家条件也还没好到那份儿上呢。

    但今年却是不同,李翠云和程宏国商量决定今年的这头年猪就不卖了,全部留下自家吃!

    之所以这么大方,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家里有钱了、手头宽松了。

    李翠云自从七月份开始跟着林芩一起出摊做生意,光是去年这半年的时间存折里就多了整整一千块的存款。

    如果不是真实发生,李翠云自己都不敢相信。

    记得最初她下定决心跟着一起卖油豆腐,只是想着一个月能挣三四十块帮程宏国分担家里的经济压力,顺带多攒点钱,她就很满足了。

    哪儿会知道这小小的生意居然这么挣钱,现在她和程宏国两人直接掉了个转,她反而成了家里的挣钱大户。

    因此早在十二月初,李翠云就主动跟程宏国说了自己的想法,她想把年猪全留下,自家吃一半,另一半则分给大嫂。

    程宏国对于这个安排毫无疑义,举双手赞同。

    一来他本来就尊重林芩这个大嫂,二来也跟家里的条件改变有很大关系,家里仅仅半年的时间能攒下这么多的钱,说到底还是因为大嫂帮衬。

    不过,这肉暂时先放在李翠云家,她准备一起做好了腊肉香肠再送过去,省的两边分开做浪费时间。

    现在家里也算是有了点家底,程飞和程华这俩臭小子不管是想要成家还是自个儿做事儿,她都不用再像之前一样愁得晚上睡不着觉了。

    自然不会再像以前那般节约,这也是这次杀猪菜格外丰盛的原因。

    本来村里请人帮忙杀猪菜就不会太寒碜,不然可是会被讲究抠门儿的。

    她无非就是在此基础上又大方了几分,况且今天来的人都不是外人,刘桂花和罗芳两家都帮着她们做豆腐呢。

    有句老话怎么说来着,“人生三大苦,撑船打铁做豆腐”。

    这句话已经完全能概括出做豆腐的不容易。

    撑船风吹雨淋且不说,主要是随时都有翻船丧命的危险。

    打铁的话日夜都在炉子,又热又脏又累,而且长年烟熏火燎对眼睛的损伤也大得很,一般人根本忍受不了。

    能与这两者并称为人生三大苦的做豆腐也容易不到哪里去。

    古时做豆腐卖需要起早贪黑,三更睡五更起。

    咋形容呢?就是人做驴子的活儿,偏偏挣到手的钱不多只能混个温饱。另外做豆腐工序繁多自不必说,而且做好之后的运输也是个问题,豆腐这玩意儿娇气易碎,必须得小心翼翼才行。

    即便是刘桂花和罗芳两家不需要长距离运输豆腐,省了后面这一步的难度,但是耗时耗力同样毋庸置疑。

    每次店里搞活动对豆腐的需求量有多大,需要做多少活儿,她们心里门儿清。然而两家人楞是没有什么二话,不管需求量多大都爽快应下,从来不掉链子,让她们没有后顾之忧。

    她李翠云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没什么见识的农村妇女,但是也是知道好歹的人。

    虽说帮着做豆腐两家人本身也挣钱,但是乡里乡亲能这么帮忙这份情她还是晓得的。

    *

    今天是腊月二十七,也是林记小食年前营业的最后一天,歇业放假的通知三天前就贴在了墙上。

    林芩并没有打算在过年期间一直营业,自从秋收之后九月份开始她们几乎没怎么休息过,尤其开始卖麻辣烫后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得趁着过年这段时间放放假歇一歇。

    反正钱是挣不完的,而且就算她自己不想放假,也得考虑村里帮忙做豆腐和竹签的邻居,总不能让别人大过年的也跟着一起忙,别人也想过年呐。

    所以年前营业到腊月二十七,中间放假十天,到正月初八再重新营业。

    不过虽说是营业到腊月二十七,但李翠云却好些天都没跟着一起了。自从程聿放假回来之后,李翠云便把送油豆腐的活儿暂时交给了他。

    没办法快过年了家里好多事情还要操持,交给程宏国一个粗枝大叶的男人,她可不放心。

    于是,她便留在家里做腊肉香肠,帮林芷打下手炸豆腐,顺带两人一起为过年过准备。

    不过,最近这两三天送豆腐的运输小哥从一个增加到了三个。

    程聿和他的两个小弟——程飞程华。

    俩人在腊月二十三那天把李翠云帮忙准备的年礼送给师傅之后就彻底放假准备过年了。

    这俩兄弟跟程聿只相差了两三岁,从小就跟在程聿屁股后头一块儿玩,俩小子读书不行却十分崇拜考上了大学的堂哥。

    最近几年因为他俩要学手艺加上程聿又去上大学,一年到头也就过年这几天能够在一块儿玩。而且现在每天都住在一起,程聿往县城跑,他俩也不嫌累,非得跟着一块儿。

    李翠云拿他俩没办法,索性把部分需要去供销社采购的活儿安排给两人。

    至于为啥住在一起,这事儿说来跟张霁舒有关。

    前两天也就是腊月二十五,张霁舒住了十多年的那个泥砖房,毫无征兆的垮塌了。

    好吧,其实也不是全无征兆。

    这泥砖房也有好几十年了,当初就是因为不咋地,才安排张霁舒住在里面,能坚持这么多年已经实属难得了。

    幸好垮塌的时候是在白天,张霁舒人没事儿,只是这房子肯定是不能住了。

    林芩也依稀记得,上一世好像也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儿,只是上一世这会儿张霁舒人已经不在了,房子没住人也没什么影响。

    但这一世因为有了林芩的帮忙,张霁舒仍然在世。

    张霁舒除了这泥砖房外,还有一个住处,张家老宅。

    张家老宅在“运动”结束之后不久便还给了张霁舒,只是还回来之后,张霁舒不知怎的也没收拾住进去,仍是住在那个泥砖房里。

    只是这张家老宅虽然在,但是归还给张霁舒之后又过了好几年,没人住的房子都破败的厉害,如今的张家老宅亦是如此。

    一时之间没法住人,怎么都得好好收拾一番才行。

    可是这距离过年只有几天的时间,根本收拾不出来。而且即便是能找到人加紧赶工收拾,在收拾房屋的中间这些天也需要解决张霁舒的住宿问题。

    张福贵愁得很呐。

    如果换个时间这事儿好解决,偏偏临近过年,村里家家户户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哪有什么空房间,包括他自己家里也是如此。

    他家的房子算是老房子,是二十多年前儿子张阳结婚前修的。

    当初勒紧裤腰带又拉了点饥荒起的三间房,颇为宽敞,但经过这些年,家里添丁进口两个孙子都长大成人了,也就将将够住。

    他和老伴儿刘桂花住一间,儿子张阳儿媳丁娟住一间,两个孙子张茂文张茂武住一间。

    平日里只有他和老伴儿刘桂花两个人在家,儿子儿媳带着两个孙子都在外面打工。另外两个房间都是空的,随随便便都能住下。

    但是这临近过年,儿子儿媳还有俩孙子都回来了,住房也紧张,根本腾不出多的地方。

    不过就算腾不出地方,张福贵还是努力尝试,实在不行到时候就把家里人按男女分开住,他和儿子还有俩孙子挤挤,总要给他小姑腾出一间房间来。

    不过张福贵暗暗腹诽,就算他家能腾出地方来他小姑张霁舒愿不愿意去住还是个问题。

    后来还是下午晚些时候,程聿知道之后主动上门提议,可以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