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第 13 章 “嗯?”
    []

    “嗯?”

    “寄姐要跟我合伙卖春联,我觉得应该比她所认为的利润还大,因为除了卖村里的人,还能到市集去卖。寄姐还不到九岁,她没有地方去。如果有,她早就想法子了。这几年她会一直在魏家。还是按我说的,你尽可能的对她好,也给她多一些甜头。让她愿意多想法子来挣钱,大家都得利。至于别的,得等到我这次成绩出来再说。”

    “好。”

    沈寄打完了水,见那母子俩还没有出来,便到厨房和面准备擀面皮包饺子。

    等到魏大娘到厨房来,沈寄已经包出二十多个白菜肉饺了。

    锅里炖着白萝卜骨头汤。

    今天炖的是肉排,可以好好的啃一回骨头。

    “大娘,我一个人可以了,您歇着吧。”

    魏大娘看了一下,一排八个饺子,大小均匀,皮薄肚大,很是讨喜。

    细想一下,寄姐会做的东西真的很多。

    而她挑来卖的,都是最省事的。

    所以,寄姐其实是还有实力的。

    只是因为她只能十中抽一,所以没有积极性。

    而且,如果她真的如楹儿所说是大家出身,让她一直当个丫头也是委屈了。

    五两银子赎身,她就得为魏家挣回四十五两银子。

    自己当初买她,不过是想为楹儿挡灾,已经很物超所值了。

    也罢,没有必要把人压榨太狠。只要她能拿出五两银子,就让她赎身。反正之后她也只能留在魏家,她要分一半就分一半吧。

    “寄姐,很少听你提到小时候的事啊。”

    沈寄手上不停,继续包着,“其实,很多事情我都不大记得了。我只记得爹带着我到处流浪,后来爹不在了,我就到魏家来了。”

    我就不信,你们还能找到当初一起逃亡的人来问。

    沈寄知道魏大娘多半已经被魏楹说服了,心头一阵雀跃。

    “哦,这样啊。那你以后就把魏家当你的家就好了。”

    “好的。大娘,排骨汤好了,可以叫少爷来喝汤了,我这里把饺子煮上,很快就可以吃。”

    当晚,沈寄洗完碗放回碗柜,魏楹在堂屋叫她。

    “你过来写几个字给我看看。”

    “好!”沈寄洗干净手然后在围裙上擦干,去魏楹的房间里写字。

    这是她第一次真的沾墨水写字,还略有点紧张。

    魏楹注意看了沈寄握笔,转腕。

    然后说道:“自己练出来的,还算是不错。不过,转腕应该这样。”

    他从身后扶着沈寄的手教她,另一只手撑在书桌边沿,等于是把沈寄整个人包在了怀里。

    “明白了么?”魏楹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

    沈寄耳尖的听出略有点变声,这小子到青春期了。

    “嗯?”沈寄没有应声,魏楹出声问道。

    沈寄看看纸上出现的‘出入平安’四个字,点点头,“少爷,我明白了。”

    接下来,魏楹又指点了沈寄一会儿。

    看她比之前好多了,便自己拿了书看。

    还有三个月就要进考场了。

    他之前一直在村里的私塾,而且病了一场耽误了不少时间,得抓紧一点。

    魏大娘之前就觉得有点不妥,这时见魏楹看书便把沈寄叫了出去。

    看到她写的字也不禁有些惊喜,“你这丫头,居然背着我把字练得这么好。”

    跟魏楹的字比,当然不算多好。可是魏大娘不识字啊,在她看来就很好了。

    “多亏少爷肯教我。”

    “嗯,练字写春联卖很重要,可是也不能耽误了楹儿看书。知道么?”

    “知道,寸金难买寸光阴,我懂的。”

    “还有,日后有什么事,你就直接来同我说吧。”

    沈寄点点头,魏大娘这是叫她离魏楹远点呢。

    难道她方才看到魏楹手把手教她写字了。

    放心,她不想当丫头,更不想当通房丫头。

    接下来的日子沈寄就苦练那二三十副对联。

    她回忆了十几对。还有稍微文雅一点的十对,是魏楹告诉她知道的。

    等到进了腊月,沈寄就拿出自己的私房钱,砍价买回了一打红纸还有笔墨。

    每天白天趁有太阳的时候在屋里写对联。

    晚上魏大娘给了她一个火炉,所以晚上也可以写。

    这样一天可以写二三十幅。就从村里开始卖起,八文钱一幅。

    村民开始以为是魏楹写的。后来得知是沈寄写的,再次对她刮目相看。让沈寄很有成就感。

    村里卖出去一百八十多幅,因为比镇上便宜两文钱,而且字还写得漂亮。

    也有人家说不想买一个小丫头写的,宁可多花两文钱去镇上买。

    结果买回来,村里人一对比,并不比沈寄写的漂亮。

    沈寄如今仿魏楹的字,有七分的火候了。

    魏楹回来见到也夸过一次说她有灵性,日后有机缘可以试着自己开创字体。

    沈寄对这个没想法,她现在只想挣钱。

    待到赶集的时候,再把写的另外十幅文雅一点的摆到地摊上卖,就卖十文,然后送一个‘出入平安’。

    这四个字是沈寄写得最多,也最见风骨的。

    是用裁剩下的小幅红字写的,反正不用也浪费了。

    而且人的心理很奇怪,有搭送的小物件就很高兴。

    王二叔,何老幺等人见比自己买的多个‘出入平安’,就玩笑的说让沈寄补上。

    沈寄想着反正家里还有裁剩的纸,而且那四个字她现在写得是又快又好,便爽快应下,让他们回头自己到魏家来取。

    村里人说也许魏家的风水好,出了魏楹这么一个小才子不说,连买回去的丫头都能被教成这样。

    沈寄连着三次赶集,卖出去两百多幅对联。

    到最后,甩着手腕说酸掉了。

    不过,这一次是五五分成,刨去开支,算下来她分得二千文。

    加上之前的将近一千文,她差不多有三千文了。

    晚上沈寄数好钱照旧放回罐子里,想着要去把那两千文整的换成银子才好。

    这样方便储放跟携带。

    不然,重死了。

    她的钱是挖了个洞埋在床底下。

    不过估计旁人也想不到她攒了将近三两银子,要偷也是去偷魏大娘。

    就是不知道她的银子藏在什么地方了。

    魏大娘也要去把铜板换成银子,这样魏楹上路的时候方便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