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第 6 章
    []

    好容易走到了地方,沈寄气喘吁吁的跟着魏大娘把中国结摆在树下蓝花布上。

    几个比较显眼的大的,就挂在了身后树丫上。

    然后两人便站着吃了干粮等着。

    来赶庙会的人渐渐多起来,不过暂时还是无人问津。

    沈寄先到其他的摊位看了看都卖些什么东西,价位如何,然后又看别人是怎么招揽客人的。

    只是,一开始她还是有些不好意思大声的吆喝。

    这样一来,自然就没什么人气。

    魏大娘道:“寄姐,这样不行,你吆喝几句。”

    都到这一步了,羞答答的可不行。

    沈寄学着旁边的人吆喝起来,“快来买福气结啦,出入保平安,招财纳福。又好看又便宜的福气结啊。”

    这么一吆喝,果然便有人往这边看来。

    沈寄满怀希望的等着,总算有个小姑娘看着新鲜,拉着大人过来看。

    “这个怎么卖啊?”她指着挂着树上的一个比较精巧的问。

    “这个啊,本来卖五文钱的,小姑娘你是第一个主顾,就算你四文。”沈寄笑着回答。

    “阿娘——”小姑娘伸手拉拽母亲的一角。

    沈寄看做母亲的还有点犹豫,又拿起蓝白布上搁的一个圆环里编出平安二字的中国结来,“开张生意,再送你一个平安。”

    “好吧,拿一个。”妇人把四文钱递过来,魏大娘收下。

    开了个头,生意就好做了,渐渐有人围了过来。

    沈寄发现她原本的定价有些偏高,小玩意儿普通人不舍得这么花钱,便都搭上一个小一些的一起卖。

    魏大娘都由得沈寄做主。看着生意不错,魏大娘脸上满是笑意。

    这个寄姐挺能干,这么一会儿卖了七八十文了。

    她捏捏钱袋,准备回去马上再买几捆红丝绳。

    还有,楹儿说的,要给寄姐一些分红。

    这一天不到午时就卖完了,一共卖得了三百多文钱。

    魏大娘给了沈寄五十文,然后还给她买了一只糖葫芦吃着回来。

    沈寄看着糖葫芦,笑了一笑,然后接过来,“谢谢大娘。”

    她编到最后,手指都勒疼了,还破了皮。

    不过还好,六天赚了五十文。

    她的身价是两千文,要赎身或许还要涨点。

    也许卖鱼丸汤赚得比这多一点吧。沈寄这会儿浑身充满了希望。

    魏大娘更是欢喜,成本一共三十多文钱。

    给寄姐五十文,买糖葫芦花了两文。

    这样也还净赚两百多文。这可比她绣东西更赚。

    离下次庙会还有十二天,到时候再来。

    她也可以帮着编,让寄姐教一教自己就好。

    “大娘,已经编过的,恐怕就不好卖了。我得想些新花样。而且,那些人聪明一点的,应该也可以举一反三。下次便不会这么好卖了。”

    长期来看,还是魏楹说的鱼丸汤比较靠谱。这个毕竟是只有自己才掌握的技术。别人买了去,也学不来。

    她当时做的时候,魏大娘在旁边看着都有些目瞪口呆的。

    其实,她也是试着做的。

    这里没有机器可以打鱼丸,她就用原始的办法,把鱼去刺,然后鱼肉一直捣成肉泥。

    靠着吃货对调料的敏感,这才做了出来。

    既然要卖,那就得更下点本钱。

    “大娘,再去杂货铺买点调味料吧,不是要卖鱼丸汤么。”

    沈寄首战告捷,魏大娘当然依从。

    便带着她又到了杂货铺,由着她挑选那些复杂的调味料。

    说实在的,她做饭,一向就是用最简单的盐巴而已。

    可是,同样是用盐巴,寄姐做出的饭菜就是比她做出来的香。

    她倒也有几分信服,厨房的事基本都交了给沈寄。

    鱼丸主要是靠鲜味吸引人。

    可是家里做菜还是得多些调味料才好,沈寄趁机买了不少样。

    “好了,大娘。”

    买好花去三十几文,魏大娘颇有些心疼。一斤肉才十六文呢,这些钱买两斤肉还有富余。

    不过,钱是寄姐挣的,也是为了卖鱼丸汤买的。

    而且她做菜的确好吃,楹儿最近饭量增大了,看着人都精神了不少。

    魏大娘咬咬牙就付了钱。又另卖了些需要的东西,再买了些米。

    沈寄看到买米,心头欢喜,多挣点钱也许就可以吃干饭了。

    “大娘,过两天又要赶集了。你说福气结拿到集上好卖不?”

    沈寄想去赶集。今天的成功也给了她一些信心。

    去赶集,也许还有意外的收获也说不定。

    “到时候咱们把鱼丸汤试着拿去卖,然后再摆上些福气结。”她不遗余力的游说着。

    “嗯,试试吧。不过如果到时候有人问我,那鱼丸汤我怕我说不清楚,你也一起去吧。”

    “好。”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回去后,魏大娘便把好消息告诉魏楹。

    魏楹笑着指指桶里,“寄姐真是能干!喏,已经有人送了五斤鱼来了。”

    沈寄先把自己的五十文找了个缺口的小瓮放到柴房。

    然后出来杀鱼。

    一边忙活,一边哼着歌。

    五十文,也就是五十元。

    钱不多,但是可以给人带来极大的成就感,满足感。

    魏大娘帮着去鱼鳞。

    鱼刺她却不会剥离,所以对寄姐那一手整鱼脱骨法非常的好奇。

    沈寄便大方的教给她。

    如今,大家是同舟共济。

    这对母子虽然有点剥削她,可是她无处可去,这里有吃有穿还有住。

    魏楹还能给她讲不少关于这个时代的常识。

    这个芝麻包子前两日又给她普了下法,她现在连户籍都是挂在魏家的。

    没有户籍,她就没有可以冲州过府的路引,相当于后世的身份证。

    说简单点,离了魏家她就跟偷渡客一样,要一直躲躲藏藏的。

    所以,她是被魏家吃定了的。

    如果他们今天不分钱给她,她也是毫无办法的。

    不过好在,魏楹还懂得‘想要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