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9 章 主动对号入座
    《大秦地府日常》全本免费阅读

    假赵构的存在让宋军高歌猛进,完全不相信金人手里的是真货。金人没想到这群宋军这么好骗,一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大败而归。

    完颜宗磐将这件事怪到了赵构头上。

    要不是赵构没用,他们怎么会猝不及防之下,损失惨重?早知道宋人不信他,金军肯定会小心防备。

    完颜宗磐甚至都开始怀疑:

    “该不会你其实压根不是康王吧?”

    莫非这个康王真是假的,是狡诈的宋人弄出来糊弄他的?

    赵构:???

    赵构受不了这个委屈,怎么连金人都开始怀疑他的身份了!怀疑的话你之前倒是别抓他啊!

    完颜宗磐见他不说话,越发怀疑起来。如果这人当真是假康王,那留着也没用,还不如杀了泄愤。

    金人决定去查一查那个开封的康王。

    过了许多天,探子回来了。他们千辛万苦潜入开封,终于找到机会接近了开封那位康王。

    探子说:

    “那位长得和这个赵构很像,身边还有不少士兵保护。宋人不至于认不出自己身边的皇室子弟是真是假,若那个康王是冒牌货肯定不会被这么仔细看押起来。”

    完颜宗磐:“看押?”

    探子点头:

    “没错,就是看押。起义军把所有赵宋皇室都看押了,其中看押康王的最严。”

    完颜宗磐明白了,起义军果然想改朝换代,所以才这么小心谨慎。又或者,他们想先把金国打退,再还政赵宋,毕竟赵宋皇帝总是拖他们后腿。

    如果宋人礼遇康王,反而显得虚假。如今既然是看押着的,那人是真康王没跑了。

    完颜宗磐大怒:

    “把那假康王给我斩了!”

    竟敢骗他,害他损失了上万士兵,实在可恶。

    顿了顿,完颜宗磐又补充:

    “拖到阵前,当着宋人的面砍。有些宋人可能还不确定此人是真是假,说不定还有点用。”

    死都要死了,再发挥一点剩余价值吧。何况哪怕没人信,光是在阵前杀一个长得像康王的人,也足够恶心宋人了。

    完颜宗磐现在就是“我不好过,你也别想好过”的心态。

    下属领命而去。

    赵构骂骂咧咧地被拖

    下去行刑了。

    宋军看着这假康王受死,有些不适。

    军中很快就流传起一个说法,是说金人特意在老百姓里抓了一个长得像康王的当替身。现在发现替身没用了,就把那无辜的百姓给杀了。

    军士大多都是底层出身,一听这话越发愤怒。颇有一种感同身受,好像被抓被杀的就是自己或者自己的亲人那般。

    而高层的将领,想的则更多一些。

    将领们其实心里隐约清楚,那是真正的康王。不然怎么金人一拿出康王,就有传闻说康王其实在开封?

    之前大家都在找康王,谁也没找到。如果康王一直在开封,怎么可能半点消息也没有?

    但为了北伐,没有人提出异议。

    现在金军中的康王死了,太宗一脉彻底没了继承人。之前没被金人抓走的年幼宗室子,如今也下落不明,开封城里只剩下太祖一脉的子弟。

    可,起义军真的会让赵宋再次掌权吗?

    战时没人傻乎乎地问出来,只是自己默默抱着为皇室报仇的心思,率领士兵强攻金军。金人节节败退,一路往老家撤退。

    扶苏询问父亲打算什么时候让真假赵构的大戏落幕,他好提前安排。

    始皇说不急。

    最近战事稍缓,将军们预备给金人一点喘息之机。

    步步紧逼容易激发他们的潜力,到时候拼死一搏,伤亡会很重。而且之前忙于打仗,金国内部都来不及内讧。

    如今他们把金人打退到了老家上京会宁府,回到了建国之地。这里位处哈尔滨,距离之前宋金前线实在太远了。

    但这么远也不妨碍扶苏送他们上天,也就是安装引雷针时多付点运费的事情。

    终于回到了都城,这群完颜家的皇子可算看到了昏迷的金太宗是个什么模样。

    长达数月的昏迷让这个五十多岁的老人看起来越发消瘦虚弱,到了这时候,已经没有人觉得他还能苏醒过来了。

    之前离得远还好,现在大家齐聚上京,看着这样的皇帝,难免生出小心思。

    偏巧这时宋人减缓了攻势。

    外部压力减轻以后,内讧随之而来。谁都想当皇帝,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太宗的皇后唐括氏气得发抖:

    “如今大敌在前,你们居然只知道争权夺利!”

    太祖长子严辞反驳:

    “皇后殿下怎么能这么说?分明是之前因国中无主的缘故,才导致大战屡屡失利。若有君王主持大局,想来不至于此。”

    其他人跟着附和:

    “不错,所以还是得尽早确定下一代国主人选。要选能服众的,出来统筹全局。”

    说着意有所指地看向阿骨打嫡长子之妻和她才几岁的稚子,如今太祖和嫡长子都死了,留下这对孤儿寡母。

    本来按照嫡长制度,这个孩子才是最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奈何金国奉行兄终弟及,导致嫡长制度成了个笑话。

    他们强调要选个“能服众”的,言下之意就是把这个理论上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给否了。

    本来不出意外的话,过几年等他十来岁了,金太宗会立他为谙班勃极烈。虽然这个职位并不是正经太子,但和太子的差别也不是很大。

    后来对方顺利继位,成为金国的第三位皇帝。不过最后还是被太祖的其他子孙杀死了,然后展开了金国的激烈夺位之战。

    兄终弟及实在是个扰乱朝纲的制度,直接导致很多支脉也成为了主宗,享有优先级的继承权。

    本来皇帝只用防备同父兄弟即可,现在好了,叔伯家、甚至是叔祖家的一大波亲戚都得防备。

    之前宋金大战,文臣们都没什么用武之地。

    现在换成了政斗,众人总算可以发挥余热了。今天挑拨一下这个,明天暗示一下那个。

    上京都快被包围了,想往里头安插细作简直易如反掌。城中风向一日一变,本来就火气旺盛的几家越发相看相厌。

    武将们配合地做出疲软之态,好像之前的追击消耗太大,短期内宋人真的没有余力再打过来了。

    起初金国还将信将疑,时间长了他们就放心了。没有外患,越发专心地夺起权来。

    始皇翻着奏报说:

    “阿骨打的嫡长子死了,金太宗的还活着。唐括皇后和她的长子不会甘心把皇位拱手让人,但她心里清楚,完颜宗磐很难在夺位中取胜。”

    扶苏赞同道:

    “所以她会拖延时间,借口金太宗只是昏迷了,还未死亡,不肯换人登基。”

    长公子微微摇头

    :

    “昏迷的国君如何还能服众?金太宗又非金太祖,没有足够的威慑力。”

    始皇便考教儿子:

    “若你们是完颜宗磐,你们会如何行事?”

    长公子微愣。

    他第一次应对这样的考教,他爹以前遇到事情就直接自己做决定了。既不会耐心教导儿子,也懒得和儿子废话那么多。

    在嬴政看来,这么简单的东西,朕的儿子不是应该一看就会吗?还需要教?滚回去自己反思。

    扶苏却已经习以为常地回答起来:

    “我刚刚已经说了啊,用拖延法。金太宗还活着,所以现在不能换皇帝。但是可以立个临时的继承人,代太宗监国。”

    正好金国不爱立太子,喜欢搞什么谙班勃极烈。

    这个职位是高级官员,负责统治国家。名义上,这人不是太子,但又拥有监国的大权。

    这就很适合现在拿出来搪塞他们。

    回头想废对方时,一句“谙班勃极烈又不是太子”,就能占据先机。

    完颜宗磐还是聪明的话,最好不要展露出自己的野心。敌人太多也太强,和他们对上没有好处。

    放眼望去,敌人全是太祖一脉的。和他们对着干,他们绝对会先联手弄死你这个外人。

    倒不如做出完全无心皇位的姿态,积极端水,不插手他们的争夺。谁当上谙班勃极烈就支持谁,只认职位不认人,暗示大家无论你们谁上位我都会是个最好的臣子。

    等太祖一脉掐得你死我活不剩几个,再动手收拾掉他们。

    毕竟阿骨打才死没几年,金太宗在朝中也没有积累到足够的势力,能支持儿子打压下所有太祖之子。朝中老人还是怀念阿骨打的,自然会更偏向阿骨打之子。

    不等他们自相残杀到残局,你还想上位?想什么美事呢。

    扶苏其实不太理解:

    “阿骨打怎么把皇位传给弟弟了?”

    当时金太宗也都四十多快五十了,而他的嫡长子还活着。嫡长子又不是什么幼子,那会儿他儿子都出生五年了。

    金国皇位更替也就是三年前的事情,离得不远。

    始皇回忆了一下:

    “嫡长子似乎是在1121年时,于战争中受了伤。三年后死去,当

    时金太宗继位刚一年。”

    记载是这样的,看起来好像是因为受伤的缘故缠绵病榻,所以阿骨打只能被迫放弃儿子。毕竟那会儿辽国危在旦夕,灭辽大业不能因此耽搁。

    但是,什么伤缠绵病榻了三年才死?还恰好在金太宗继位之后没多久就死了?

    这人伤的时机很恰好,死的时机更恰好。阿骨打死的时候成年儿子不少,偏找个老头继位,说没点猫腻真的很难让人相信。

    说起来,宋太祖也是死的时候有成年儿子,结果皇位到了弟弟手里。

    嬴政冷笑一声:

    “兄终弟及,蛮人习俗。”

    这种继承方式最早出自北方游牧族群,而且是非常早期的继承方式。中原其实也出现过,是在周朝之前。

    周以后,因为殷商苦其久矣,就被摒弃了。诸侯国里也只有少数几国会如此行事,比如宋国,而宋国是很出名的殷商后人。

    中原各国乃至中原王朝,一向都是非常鄙夷这种继承方式的。

    因为许多北方族群在兄终弟及的同时,继承的不仅有首领之位,甚至还有他们的妻妾等,显得十分野蛮。

    大部分王朝即便出现了兄终弟及,也不是明文列入继承原则中的,而是由于政变才导致的意外情况。

    像宋太宗那样堂而皇之地对外宣称自家就是要搞兄终弟及,在嬴政等皇帝看来堪称脑残。

    他也就是运气好,宋太祖一脉没出现什么狠人。不然压根等不到宋真宗上位,就得有人拿这个发动政变,重新把皇位抢回去。

    扶苏托腮想了想:

    “赵光义运气是挺不错的,不然高梁河之战还能叫他逃脱?”

    赶着驴车甩开了金国骑兵的追击,这大概是驴子这个族群最高光的一次了。

    突然发现长公子许久没说话了。

    扶苏扭头一看,他阿兄正在沉思什么。身边还有一个小豆丁,也在皱着脸沉思。

    扶苏就逗了一下小孩:

    “你能听懂吗?”

    嬴桥松点头:

    “能听懂一点点。”

    扶苏于是学着阿父考教孩子的模样问:

    “听懂了什么?”

    嬴桥松答:

    “兄终弟及不行,还是得用嫡长子继承制。大一统

    王朝要求稳为上,不能自己给自己埋祸端。”

    扶苏还算满意:

    “嫡长子制度稳定,且容错率高。”

    长子优秀的时候,最好不过。立不立后都行,毕竟长子第一顺位,立后会更稳妥一些。

    而长子不够优秀时,把优秀的儿子生母立为皇后。这样看重的儿子就越过长子成为了嫡长子,存在一定的可操作空间。

    唯一麻烦的就是万一自己英年早逝,可能会导致幼主临朝。

    但没有哪种制度是万无一失的。

    要么选择稳定的继承方式,要么选择稳定的朝纲。

    有能力的君主宁愿选择前者也不会选择后者,因为他们有自信,自己选出的辅国重臣不会架空小皇帝,只会尽心辅佐。

    而且有能力的皇帝谁肯把皇位拱手让给弟弟啊!

    反正大一统王朝也没那么容易被人篡位,大不了就让权臣掌控一段时间的权柄。顶多过个几十年,总会有其他皇室成员把他拉下来的。

    扶苏给小桥松分析了一下这个心态。

    桥松听得目瞪口呆。

    长公子本来还沉浸在之前的思索里,学习扶苏的解题思路。结果被这段惊出来了,一时有些无言。

    这种“反正我要把皇位传给我儿子,至于传完之后留下多少隐患我不管,哪怕丢了皇位也是我儿孙丢的,跟我没关系”的心态,实在让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长公子下意识去看始皇,梓桑这个想法真的没问题吗?

    嬴政也被呛着了,好悬没有失态。

    始皇用“这很正常”的语气安抚道:

    “阿苏当久了皇帝比较任性。”

    左右扶苏能力强,即便当真遇到幼主临朝的情况,他看重的臣子也必然靠谱。大秦又不会真的因此灭亡,不必在意。

    嬴政:……

    长公子:……

    刘彻从窗户那边探出了一个脑袋:

    “朕好像隐约听见谁在骂朕。”

    扶苏亲切友好地告诉他:

    “你听错了,你这么敏感,是不是因为心虚?”

    刘彻半信半疑:

    “朕分明听到了你们在说继承人年幼还非要让儿子继位,挑的辅国重臣大权在握,架空皇帝。”

    这不

    就是在点他吗?

    扶苏面不改色:

    “那我后头还说皇帝看人眼光不错,挑的重臣最终还政给皇帝了呢。”

    你怎么只能听见自己被戳痛脚的地方?

    刘彻轻哼一声:

    “你这么懂,莫非你儿子也是幼年继位的?我想起来了,你爹说你